瞄准细分市场需求 可“隐形”可自由组合 冰箱“玩”出新花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1-15





  元旦刚过,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已经启动。近日,湖北、河北、湖南、江苏、贵州、上海、广东等省份相继宣布2025年将继续实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数据显示,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对家电市场的拉动效果十分显著,截至2024年12月19日,已有3330万名消费者购买了超过5210万台八大类家电。同时,消费者在更换新产品时,更倾向于选择高性能、绿色、智能的产品,呈现出从换新到换优的转变。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家庭的家电品类之一,冰箱在家居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冰箱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消费升级趋势。智能化、情绪价值以及家电与家居的融合逐渐成为冰箱消费的新需求点,带动了嵌入式冰箱销量的快速增长。


  2024年12月31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苏宁易购刘家窑旗舰店发现,包括卡萨帝、COLMO、老板电器、容声等在内的多个家电品牌都单独设置了“嵌入式冰箱专区”,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挑选。


  卡萨帝品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消费者对家居环境整体性和协调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卡萨帝在2024年推出的多款新品均采用了嵌入式设计。这些冰箱可以完美嵌入橱柜中,既节省了空间,又避免了传统冰箱作为独立家具可能带来的不协调感,极大地提升了整体家居的美感,因此成为了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老板电器产品总经理崔波告诉记者,“2024年全年,全行业的冰箱销量实现了8%的增长,而老板电器的冰箱销量则实现了高达120%的增长。从细分品类来看,中高端冰箱的销量增速最为显著,尤其是价格在1万元至1.8万元之间的嵌入式冰箱,其表现尤为亮眼。除了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刺激外,冰箱产品的持续升级也是促进中高端冰箱销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电冰箱(柜)拥有量已达103.4台,标志着冰箱行业已从增量市场正式迈入存量市场阶段,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巨大。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在考虑更换家电产品时,最担忧的是换新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设计安装、橱柜以及水电改造等环节。“以前的冰箱凸出橱柜,不仅影响美观,还容易碰撞。现在我打算换台新冰箱,但厨房预留的冰箱位置宽度和深度都是固定的,改橱柜又太麻烦,所以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购买平嵌式冰箱。”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陈女士向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嵌入式冰箱通常可分为平嵌式、零嵌式和全嵌入式三种类型。具体而言,零嵌式冰箱虽然能够做到左右两侧与橱柜无缝对接,但由于其厚度普遍超过600毫米(而标准橱柜的深度约为600毫米),因此其门板仍会凸出橱柜表面;平嵌式冰箱则实现了冰箱面板与橱柜表面的完全平齐,达到了真正的嵌入效果;全嵌入式冰箱则是指冰箱门板与橱柜实现了一体化设计,使得冰箱能够完全隐藏在橱柜之中。


  崔波介绍,要实现真正的平嵌效果,需要攻克几个技术难关。首先,冰箱的厚度必须严格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并且确保两侧能够与橱柜紧密贴合。这要求厂家升级铰链技术,使其在无缝隙的情况下也能达到120度及以上的开合角度。同时,为了实现这一效果,还需要重新设计并制造整个外壳模具,这对集成化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次,由于在减小冰箱厚度的同时也不能影响其性能,因此,厂家必须采用更轻薄且保温性能更优越的材料,以确保冰箱在保持小巧体积的同时,也能具备良好的保温效果。最后,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大容量冰箱的需求,厂家还需要在压缩机小型化的基础上,将其巧妙地置于冰箱顶部后方。这样既能有效扩大冷冻区的空间,又能提升冰箱的整体容积。


  此外,苏宁易购刘家窑旗舰店的COLMO品牌销售人员表示,在嵌入式冰箱领域中,全嵌组合式冰箱正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种冰箱能够根据家庭的实际需求,灵活实现冰箱间的自由组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冰箱容积。崔波指出,“尽管目前全嵌组合式冰箱的市场销量还相对较低,但这类产品无疑代表了家电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家电企业正致力于推动冰箱的隐形化设计,旨在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统一的家居环境。”


  苏宁易购数据显示,2024年全嵌式冰箱销量上涨了550%。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冰箱已不再只是一个保鲜、存储食物的容器,消费者对于冰箱外观设计所带来的情绪价值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他们期望冰箱在不断提升内在保鲜性能的同时,其外在颜值也能融入家居空间,满足他们对空间品位的极致追求。”


  对此,崔波补充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效降低了消费者选择优质产品的门槛,对中高端家电品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了取得进一步的增长,家电行业需要在产品智能化、性能功能优化,以及提供情绪价值等方面持续创新和升级,以充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期待。”(记者 赵 曦 黄芷凌)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