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竞赛表演、休闲健身为引领,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制造、体育传媒等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近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周进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大幅跃升,增速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速,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上升。2012年至2022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4%,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0.60%提升至1.08%。2023年我国主要体育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5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近年来,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进行体育消费的热情不断高涨,体育消费的黏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走入了百姓当中。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表示,在此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积极会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回应群众的关切。
首先是大力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确保群众“能健身”。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标准,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群众滑冰场、社会化健身设施等建设工作。“十四五”期间,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安排资金23亿元,支持地方建设了1.7万个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项目。持续引导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均场地面积达2.89平方米,全国健身步道长度37.1万公里,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更加方便。
二是以科学健身指导确保群众“会健身”。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通过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及加大宣传科普力度,将健身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三是以更加丰富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确保群众“健好身”。目前,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全国全民健身大赛、社区运动会已成为品牌,每年开展的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等8个全国性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序时开展,“三大球”、群众冰雪、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开展的群众赛事活动重点推动,群众展示健身成果的平台更加广阔。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下一阶段,总局将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领、撬动、示范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为人民群众参加体育运动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总局将鼓励体育场馆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充分利用新技术、新科技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加强体育产品及政策设施的供给。加快新技术、新材料在体育用品领域的应用,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智能装备、智慧场馆,更多地让智能化应用在产品和消费场景上。在服务业方面,还将加大体育赛事的供给,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研制出台体育用品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不断打通政策堵点和难点,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