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奶业转型升级 增强产业链韧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11





  尽管当前面临供需矛盾,但我国奶业仍是朝阳行业,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业内人士建议,从短期看,亟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奶业产业链安全稳定运行;从长期看,应聚焦奶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出台产业链扶持政策、消费激励政策等,解决深层次矛盾,保障奶业长远稳健发展。


  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


  受访奶企、养殖场和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奶业纾困政策,增强奶源端、加工端、消费端的信心,确保行业平稳度过下行周期。


  ——适当压缩低产奶牛头数。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建议,今年我国应适当压缩奶牛产能,将自然增长率由惯性的3%下调到-5%,增加淘汰成母牛约30万头,有效解决生鲜乳产能过剩问题。赵玉生也建议,可通过给予资金补贴的方式,引导养殖场适当淘汰低产、高龄、劣质奶牛甚至是后备牛,实现去产能过程中奶牛群体“保核心”“保高产”。


  ——阶段性增加喷粉补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赵玉生、伊利集团副总裁徐克、蒙牛集团助理副总裁石春光等业内人士建议,加大对奶业主产省区的资金支持力度,助力奶业主产省区阶段性增加喷粉补贴,按照奶企全部喷粉损失的60%至80%给予补贴支持,缓解中游奶企资金压力;应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和奶农合作社自建、联建乳制品加工企业和作坊,促进生鲜乳就近就地消化。


  ——加大金融和资金支持。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奶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奶牛养殖企业的贷款门槛,还要着力破解抵押贷款政策瓶颈,扩大养殖生产设施抵押贷款内容,解决养殖场融资难、还款压力大等现实难题。


  引导奶业增强产业链韧性


  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出台扶持和激励政策,引导奶业增强产业链韧性,释放消费内需,积极扩大出口,助力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全国统一奶牛养殖体系。李胜利建议,应建立产业宏观监测和预警引导机制,平缓养殖周期,避免行业大起大落。乳业独立分析师宋亮表示,应建立全国统一奶牛养殖体系,优化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减少奶荒、奶剩现象。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韧性。李胜利、徐克等人建议,顺应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需要,不断丰富乳制品品类,扶持企业发展奶酪、乳清生产线,有效提升婴幼儿配方奶粉第一大主料乳清粉自主供应能力;加大对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投入力度,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同时出台鼓励创新成果转化的支持政策和奖励机制,提高发展奶业新品类、乳深加工项目的奖励补贴;进一步促进种养结合,加强本地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建立生鲜乳价格指数政策性保险,保费参考政策性养殖业保险,由国家、省区、地市、养殖场户按比例承担。


  ——抓住关键人群扩展消费力。奶业专家和奶企负责人建议,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相关部门应协调联动,持续扩大乳制品消费。教育部门可扩大“学生奶”覆盖面,持续推动学生体质改善。妇联等部门可开展营养关怀,出台“孕妇一杯奶”等关怀计划。文旅广电部门宜加大奶业公益宣传,联合卫生部门组织专家广泛开展饮用乳制品提高国民体质的教育引导,并逐步培养巴氏乳、奶酪等乳制品消费习惯,进一步激发奶业消费潜力。


  ——拓展出口提升国际竞争力。奶业专家建议,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奶业交流合作,拓展国内乳制品出口渠道,通过均衡进出口政策调节国内生鲜乳供需。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记者张丽娜、王靖、安路蒙、恩浩)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