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舌尖记忆 引发情感共鸣 休闲零食市场刮起怀旧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0-13





  颇具年代感的装修、怀旧风格的音乐、记忆中的零嘴儿,随便推开一家时光小店的门,就像是进入了一部通往过去的时空隧道,唤醒了许多80后、90后对童年“小卖部”的记忆。业内人士认为,怀旧零食走俏反映了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如何通过合理的经营方式来留住需求,让“情怀牌”打得新、打得久,是怀旧小店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打造新消费场景


  牛羊配、果丹皮、天津豆、无花果丝、大大卷、五彩绳软糖、小浣熊干脆面、橘子味汽水……在位于北京什刹海附近的童年小卖部里,种类繁多的“怀旧零食”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人流,人们不是举起手机拍照打卡,就是拎起篮子开始选购。该店铺负责人刘峰介绍,在店面设计和选品方面,自己颇费了一番心思。“既然主打怀旧,就要确保确实是老零食、老味道。进货前,我会先对不同厂商的同一产品进行试吃,看哪一款更能勾起消费者对儿时的记忆。同时,因为商店所处的位置人流量大、外地消费者多,我也会兼顾不同地域和不同偏好人群的需求。例如有人喜欢辣条,有人偏好糖果,有人更爱‘南京板鸭’,我都会想办法兼顾”。


  仅在北京什刹海附近,就有4家这样的时光小店。这些小店多为连锁店铺,营业历史短则1年,长则5年。如今,时光小店这样的注重情感共鸣和过程体验的新消费场景,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为了满足人们在品位、个性、体验方面的新需求,商务部将聚焦策展型零售、跨界融合等新场景和新业态,更好培育消费热点,增添消费动能。


  怀旧零食消费旺盛


  咪咪虾条、喔喔佳佳奶糖、大白兔奶糖、汾煌雪梅、跳跳糖、麦丽素……这些童年时的记忆如今越来越多地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认同与超乎想象的热情。


  科技的进步,怀旧情怀已不再是“80后”的专属,随着“90后”“00后”站上消费的主舞台,他们逐渐成为怀旧消费的主力军,无数的年轻网友们为童年美食发出无数“考古帖”。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机构的数据都显示,怀旧零食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克劳锐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年轻人生活消费观察——食品饮料篇》显示,94.7%的年轻群体会因为怀旧心情而购买小时候的零食和饮料;如果买到的食品能够和记忆中的童年味道重合,甚至会长期复购。京东超市等单位发布的《2023年京东休闲食品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22年,以“怀旧童年”为卖点的糕点点心销售额同比增长超70%,老式果子、传统糕点、干脆面、锅巴等零食均掀起一股“怀旧潮”。


  业内人士表示,怀旧的传统味道常能给人带来共鸣感,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食品饮料中寻求舒适感和熟悉感。


  多元化需求催生新产业发展


  对于主打怀旧零食的时光小店,消费者们又是如何看的呢?


  有的人表示非常喜欢,理由是时光小店新颖有趣,可以丰富自己的逛街和消费体验。最近,作为90后的冯乐在重庆市洪崖洞旅游时,遇到一家名叫“你好,童年”的小店。店面虽不大,她却看到了许多市面上难以买到的“怀旧零食”。“嘴里嚼着小时候最爱吃的软糖,味道和包装都没变,还真就是小时候的感觉!”冯乐说,自己一边享受着零食的穿越感与新鲜感,一边跟老公和孩子分享自己儿时的回忆,十分开心。


  不过,也有人认为打“情怀牌”的零食定价过高。不久前,在深圳读书的大学生陈冉安在罗湖区东门老街一处名为“时光杂货铺”的商店里,经历了一次不愉快的购物。“本来五毛钱一小包的素老妈牛肉辣条,在这个店里直接卖到两元多。再如,这款我小时候常吃的辣条,虽然包装差不多,但味道已经变了,并不是原先的那种感觉。”陈冉安觉得,单纯为怀旧购买零食并不划算。


  仅依靠打“情怀牌”能否抓住消费者?在追捧热潮回归理性后,怀旧食品能否持续赢得消费者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情感回归的确可以成为短期内的刺激增长点,也会带来一些慕名尝鲜的消费者,但情感牌并不能帮助老品牌长期赢得市场。”业内人士表示,让年轻人认可产品更重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在企业营销中,往往会利用消费者的怀旧情愫大做文章。基于国内经济发展变化,更多消费者开始从情怀出发,引发购买力。然而,单一的“情怀牌”只是一种手段,对于触动消费者持续购买力来说还需要老树发新枝。老品牌上市需要解决年轻消费群体的培养,产品的属性不应该仅仅是情感属性,而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产品本身更需要有别于其他产品的明显差异,这样产品才能更有生命力。


  业内人士认为,怀旧零食走俏反映了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如何通过合理的经营方式来留住需求,让“情怀牌”打得新、打得久,是怀旧小店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怀旧是人的天性,而这种天性可以转换为消费力,养活一个产业、造就一个市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教授赖德胜说,怀旧零食产业目前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行业,今后也需要更多时间来继续发展完善。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