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这个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上,中国冰淇淋及相关企业积极开展中外投资与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弘扬了中国制造品牌,拓展了互联互通,彰显了中国冰淇淋行业魅力,成绩斐然。
合作共赢
中国冰淇淋产品挺进东南亚
中国冰淇淋投身“一带一路”标志性事件是伊利、蒙牛投资东南亚市场,实现了合作共赢发展。日前在天津举办的第25届中国冰淇淋及冷冻食品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冰博会”)上,组委会负责人张小弘说:“东南亚人口超6.5亿,其中仅印度尼西亚就达2.68亿,东南亚是全球经济活跃和快速发展的地区,多地属于热带,冰淇淋是常年消费品,市场潜力大。”
专家介绍,伊利2021年底自建的伊利印尼乳业生产基地投产,一期项目投资8.67亿元人民币,一、二期全部建成后可日产冰淇淋400万支,成为印尼单体规模最大的冰淇淋工厂,将为当地直接和间接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伊利在印尼冷饮市场份额从零起步,推出了36款Joyday冰淇淋,畅销300多个城市,去年进入当地市场前四。此外,伊利还收购了泰国本土冰淇淋品牌Chomthana。
海外客商对中国文创冰淇淋兴趣浓厚
蒙牛于2021年收购了东南亚冰淇淋领先品牌艾雪。艾雪在印尼拥有3家工厂,在菲律宾的新工厂也于近期投产,产品市场已覆盖印尼、越南、菲律宾、柬埔寨、老挝、东帝汶等国家。据蒙牛数据,今年上半年,艾雪位居印尼市场份额第一、菲律宾市场份额第二。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双雄冰淇淋业务增长。据两家企业半年报,伊利冷饮业务营业收入91.58亿元,同比增长25.54%;蒙牛冰淇淋板块收入43.1亿元,同比增长10.4% 。
“中国冰淇淋企业海外工厂开到哪,艾尔森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就跟到哪。”艾尔森的香精香料广泛应用于冰淇淋中,天津艾尔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平介绍,艾尔森积极协助客户拓展海外市场,对艾雪在战略目标、产品定位、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协同,短短几年使艾雪成为印尼冰淇淋头部企业;积极配合伊利泰国公司的拓展也取得成效。
质优价廉
中国冰淇淋装备广受欢迎
“中国冰淇淋装备技术成熟、性能可靠、便于操作、价格实惠,很受发展中国家欢迎。”国内冰淇淋设备制造龙头企业南京中浦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周晓峰说,几十年来,中国冰淇淋设备制造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从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到如今建立成套的装备体系,实现了中国制造冰淇淋设备在本土数量上超过进口设备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冰柜制造业基地,向海外输出产能和产品是一条新的赛道。”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积极开发欧美市场,同时进军“一带一路”,产品已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俄罗斯等国。去年出口商用冷冻展示柜30万台,占公司总销量的1/4。另外,今年9月,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在塞尔维亚瓦列沃投资4500万欧元建设的冰冷工厂举行竣工和运营仪式,该工厂年产冰箱将达75万台,将陆续为当地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
周晓峰介绍:“很多发展中国家缺少高速运输网,冰淇淋产品‘腿短’,辐射范围小,需要增建工厂、增加产量及品种,中国冰淇淋设备质量可靠,价格仅为欧美设备的一半左右,大大减少了建厂资金,加之伊利、蒙牛在东南亚建设和运营冰淇淋生产项目,促进了中国冰淇淋装备的出口。”十年来,南京中浦向约旦、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印度等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多道包装机、圆盘线、花色线、切片线、灌装机、凝冻机等冰淇淋设备,共计6500万美元,仅去年和今年的冰淇淋设备出口金额就达1300多万美元。“一些国家冰淇淋龙头企业项目招标,过去是欧美唱戏、中企无踪,现在南京中浦与欧美厂商在同一个平台竞争,产品多次中标。”周晓峰说。
上海润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严东明介绍,润辰公司积极开发海外市场,凝冻机、灌装机、切片隧道等设备销往菲律宾、泰国、印尼、韩国等1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去年6月至今年6月,出口金额达450多万美元。
“马来西亚一家食品公司组织11人参加了本届冰博会,公司总经理陆永陞说,马来西亚受惠于中国设备、材料和金融条件,公司从中国购买了冰淇淋设备和包装材料。
互联互通
中国冰淇淋朋友圈不断扩大
“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外冰淇淋业务合作越来越火。今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万列,俄罗斯冰淇淋、意大利冰淇淋粉、东欧多国奶粉等纷纷运至中国,俄罗斯农业部预计,到2025年,俄罗斯对华冰淇淋出口量或将达到1900吨;新西兰奶粉、智利葡萄汁、菲律宾果料、印尼可可豆、埃塞俄比亚咖啡豆也纷纷登陆中国;中国的冰淇淋设备、产品、配料等也都在“一带一路”中奔跑。英鹏(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柴欣欣介绍,许多发展中国家有提升雪糕品质的需求,英鹏公司为越南市场开发了多种雪糕产品并且很受欢迎。
白俄罗斯一家俄式风味冰淇淋生产企业代表说,作为内陆国家,“一带一路”将白俄罗斯的优质乳制品、冰淇淋等产品销往沿线国家。波兰一家冰淇淋生产企业代表说,“一带一路”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此前,由于一些国家市场不稳定,企业有时会面临原材料及进出口成本提升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相关情况减少很多,降低了企业成本。
天津商业大学教授刘爱国介绍,我国是冰淇淋大国,对冰淇淋原料尤其是工业巧克力、咖啡、胶体、香料、乳加工品、水果加工品、油脂、白糖等进口需求增加,这些原料很多源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投资与合作,以稳定原料保障资源供给。9月20日,工业巧克力骨干企业天舜(杭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国举办工业巧克力工厂开工典礼,而先期投资印尼建设的巧克力工厂产能由过去1万吨增至今年的1.5万吨。由于产品质量好,6大类巧克力在东南亚受到欢迎,成为伊利、蒙牛等多家企业的供应商。该公司市场部总监宣晓华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以综合优势实现稳定供应。食品专家杨风利介绍,全球可可豆产量约45万吨左右,中国可可制品消费量约在30万吨。中国不具备可可资源优势,采购缺少自主权和话语权,在原料产地建厂或贸易代理,有利于实现稳定供给。前不久,钟薛高与新西兰乳制品公司牧怡(MAUI)宣布达成跨国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以绵羊奶为核心原材料的绵羊奶冰淇淋。厦门肯昇进出口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邱鹏介绍,他们从智利进口葡萄汁用于冰淇淋生产,智利葡萄汁风味和果肉色泽好。
“‘一带一路’使中国冰淇淋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共赢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张小弘说。(王光怀)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