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仍在蔓延反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全球制造体系、创新体系、治理体系面临深刻调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作为高度全球化的经济领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深度关联。应对变局,需要在世界经济的大图景下分析产业、理清大势、务实创新、共创未来。
纺织工业韧性强
乏力的世界经济增长增加了复苏的不稳定和脆弱性。全球通胀的攀升、汇率的波动、债务的高企,严重冲击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健运行。面对异常的变化与冲击,具有体系优势的国家正表现出更大的竞争优势与发展韧性。发展质量越高,产业配套越完善,经济的稳定性就越强。IMF预测,发达经济体的总产出预计将在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的趋势水平。到202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的总产出仍会比疫情前的预测值低5.5%。
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合作发生改变,就近化、区域化布局不断强化。近年来,多边经贸规则陷入治理困境,全球化以区域化的新形态发展演进。不断深化的区域合作引发了产业版图的重构,全球价值链的缩短与内化进程随之加快。“从整体趋势、力量对比到分工逻辑,全球价值链的结构性调整不断加快。”孙瑞哲日前在浙江绍兴出席2021第四届世界布商大会时介绍道,2020年,中国纺织工业对湄公河流域的投资额占行业对外投资总额的37%。在区域产业合作的支撑下,越南、孟加拉国等经济体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地位不断巩固强化。
纺织服装产业与高水平开放息息相关,其衔接国内市场、国际循环,融合民族文化、全球文化,在支持经济发展、稳定对外贸易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WTO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位。
面对全球价值链的深刻变革,中国纺织工业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今年1-9月,纺织行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7%;行业出口保持了较好增势,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275.9亿美元,同比增长5.6%。
数字绿色趋势显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全球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与动力系统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孙瑞哲提醒行业企业关注以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的新文明的形成。
随着数字经济重心向工业互联网迁移,平台经济已成为制造业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重要支撑。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产业政策和市场监管的重要关切,全球围绕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领域加快建立制度与规范。数字赋能也在推动制造优势快速放大与强化。
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从材料、能源、制造到循环回收,绿色技术正深度融入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绿色成为价值的重要来源、投资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环保、社会责任等维度审视产品价值,绿色消费的价值理念在消费升级中加速形成。IBM调研表明,全球84%的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更看重可持续性。
“在经济技术架构的变轨和价值评价规则的重构中,中国纺织工业正在探寻撬动未来的价值支点,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与合作共赢。”孙瑞哲表示,中国纺织工业不断夯实制造基础,完善从纤维材料生产、纺织染整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全产业链制造体系,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并强化科技创新,聚焦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着力提升打造现代化产业链的保障能力。在集群化发展方面,中国纺联已在全国20个省区市试点共建了206个产业集群。其中,有10个集群的年销售额在2020年超过1000亿元。在提升集群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同时,中国纺织工业不断推动数字经济与集群的融合创新。以绍兴市柯桥区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贸易集聚地和印染加工集聚区,截至2020年年底,柯桥已培育了140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中国纺织工业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发展理念,打造更加完善的创新体系、更高质量的制造体系、更加融通的市场体系和更负责任的生态体系,推动全球产业的共同繁荣。”孙瑞哲强调,要以产业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互信互利打造开放、包容、透明、多元的全球市场;要更加注重贸易协同,不断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聚焦普惠性、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同时,依托自贸区、自贸港等对外开放载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模式;要更加注重资源协同,推进跨区域合作;推动数据、人员、技术、产品、资金等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流动,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记者 汤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