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加速 培育外贸新优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6-04





  “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提升盈利能力将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外贸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重点。”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甲昌日前在江苏常熟举办的“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服装分会第六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常熟服装产业带跨境贸易发展论坛”上表示,加快基地建设、加强产品研发、加快智能制造升级建设将推动中国纺织服装外贸实现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迎来了多重利好。2021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了较为积极的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21年全球GDP增长5.5%,2022年将继续保持温和增长,预期为4.2%。其中,中国经济增速仍将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预期2021年将保持较快增长,为8.1%。同时,RCEP的正式签署将开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将有力地支持稳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助推区域和世界经济恢复发展。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持续稳定增长,GDP同比增长18.3%,比2019年上涨10.3%。两年平均增长5%,实现稳定开局。中国外贸更是取得开门红,1-4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7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同期,中国纺织服装出口8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2.8%。这些利好因素将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带来新希望。


  未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曹甲昌认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集群化的发展模式是未来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最有力支撑。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要加快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目前,全国共有71家国家级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基地内部,通过加快金融服务中心、新零售交流中心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疫情期间,龙头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带动作用更有效地提振了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区域品牌建设及特色产品打造不断提升了行业内部及国际知名度。


  当前,国际市场在流通及消费领域发生着深刻变革,发展趋势主要是快时尚和电商平台销售。“为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企业不断增加研发设计投入,以研发设计推动创新发展。历届常熟服装节及柯桥面料展活动都充分展示了企业对面料及服装研发设计能力的提升。”曹甲昌表示。


  为迎接5G数字化新时代,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纷纷加快智能制造升级建设。目前,纺织服装外贸龙头企业加快了智能工厂的建设步伐,在纺纱、织造、缝纫、后整理、运输及仓储等环节全面推行智能化生产与管理。同时,企业通过对5G及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对智能生产车间实现智能管理和智能决策,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的快速反应要求。


  去年以来,国家积极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为外贸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经营风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依托外贸主体打造内外贸双循环发展新模式,为纺织服装外贸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外贸优质加工能力和管理能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内销的品质。做外销的工厂在标准和规范化上比做内销供货的工厂要高很多,适合给国内中高端品牌供货。去年,在国家商务部举办的'扮靓步行街、出口转内销'系列活动中,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在品牌宣传、消化库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曹甲昌表示。(记者 刘叶琳)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开拓美国市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认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可通过技术革新、打造自有品牌、以收购合作推进国际化、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等方法保持竞争优势,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
    2017-07-18
  • 纺织服装皮革化纤等成浙江制造业改革提升重点

    为提升浙江传统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浙江省政府近日制定了《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
    2017-07-24
  • 亚洲纺织服装企业的机遇

    亚洲企业与埃塞俄比亚市场,亚洲纺织服装企业与埃塞俄比亚企业合作,不仅推动技术合作,推动埃塞俄比亚纺织服装业发展,也有助于本国纺织服装出口到非洲以中东更广阔的市场。
    2017-09-11
  • 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工业到农村,帮助农牧民实现就业和增收

    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工业到农村,帮助农牧民实现就业和增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呼图壁县紧紧围绕总目标,大力发展以纺织服装加工为重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
    2018-05-0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