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拆箱令下的怪象:一个茅台酒纸箱炒到500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2-18





  原标题:茅台拆箱令下的怪象:纸箱成“香饽饽”


  2021年春节前,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简称“茅台销售公司”)频频出台控价稳市举措:100%拆箱销售;取消线上“抢购”门槛;宣布将2020年可售茅台酒全部投放市场,实现库存清零。中国证券报记者春节期间走访发现,以1499元/瓶的价格购买53度500毫升飞天茅台仍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新炒货”应运而生:一个茅台酒纸箱炒到500元。


  消费者线上难“抢”


  在北京家乐福超市四元桥店,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锁着的酒柜里茅台酒价签标注为1499元/瓶,不少顾客驻足围观,但营业员一句“这里不卖,到网上抢”,瞬间浇灭了顾客“捡到便宜”的想法。


  针对线上价格为1499元/瓶的飞天茅台,茅台销售公司要求电商不得在线上设置消费限制门槛。春节期间,在京东、苏宁APP抢购1499元/瓶飞天茅台页面,点击预约按钮,不再弹出需要会员身份的提示。小米有品APP凭身份证完成实名认证后即可预约。为防止“黄牛”刷单抢货,小米有品还设置人脸识别环节,且同一用户30日内最多购买2瓶,每次限购1瓶。


  放低门槛后,在网上抢购茅台是否变容易了?其实,普通消费者更难抢过已经有一年经验并有软件加持的“黄牛”们。“我都没有机会进入二级页面。”一位参与过京东、苏宁两大平台抢购茅台酒的网友表示,“立即抢购”键一亮起就不停地点,但除了“很遗憾……”“抱歉……”等提示语,用“秒杀”形容这稍纵即逝的机会都显保守。


  “1499元一瓶的茅台酒?不可能有。现在店里的货2700元一瓶。”在北京西城区某特约经销商店内,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地上摆着十余个茅台手提袋,每个袋内装有两瓶茅台酒,这些都是以2750元至2800元的单价卖出去的。


  茅台浑身是“宝”


  1月,茅台销售公司规定专卖店每月将80%的53度500毫升飞天茅台以1499元/瓶的价格拆箱售卖,随后又规定100%拆箱以1499元/瓶的价格售卖,并将不定期检查拆箱售卖情况。如果发现箱子数量没达标,会对经销商作出相应处罚。但春节期间,茅台酒市场越发疯狂,甚至出现销售茅台酒纸箱的渠道,一个2020年茅台酒纸箱售价炒到500元,同规格普通纸箱每个售价不过3元。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售价是茅台原箱酒(每箱6瓶)3300元/瓶、散瓶酒2700元/瓶,500元一个的纸箱起到重要作用。“买整箱茅台的人并不是自己饮用,不然不会在乎纸箱。就因为有纸箱,单瓶茅台身价才能再涨600元。”


  白酒零售商林明(化名)表示,外行以为买箱子的人都是去装假酒的,其实不然。买箱子的基本是终端酒商。“拆箱令”下诞生很多“新名词”,比如原箱、涂码、扣码、剪角。林明解释称,原箱即完整的整件茅台酒,单价最高,3300元/瓶;随后依次是涂码、扣码、剪角等,按照箱子完整度,酒价有一定区别。


  将散瓶酒尽可能地变成原箱酒,拿到纸箱找酒和拿到酒找纸箱考验的是“黄牛”们的功力。茅台酒的纸箱和每瓶酒都有对应的批次和编号,彼此对应才算集齐原箱。用“黄牛”的话说“要实现‘三同’”,即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物流码相同。


  林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茅台全身是“宝”。除了箱子外,飘带、酒杯、绷带、提袋、验酒器等都可以流通:飘带一根2元,原装酒杯一套30元,绷带一条15元,手提袋一个100元。


  价差之下难解的结


  在加大投放量的情况下,茅台销售公司将“拆箱令”视为控价的重要举措。这记重拳的确让众多经销商的高价茅台酒消失了,整箱的飞天茅台成为“稀缺品”,原箱飞天茅台市场单瓶价从2900多元一路升至逾3300元。


  部分超市有其他容量规格的茅台酒出售,唯独没有“500ml、53度”的规格,2L装茅台,折合每500ml价格3000元左右。业内人士表示,春节因素支撑了对茅台酒的刚需,导致市场终端价格坚挺。


  为提高开瓶率,实现“酒喝不炒”,部分茅台酒直营店出台“以瓶换购”活动,即出示一次购酒的出库单、空酒瓶、发票等,在直营店可以1∶1换购茅台酒。


  天眼查显示,茅台销售公司只有两名股东: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5%,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


  杭州延瑞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表示,飞天茅台作为市场稀缺资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从1499元/瓶到3300元/瓶,其中的利润空间吸引着各路商人。由于官方定价与市场价存在巨大差额,茅台销售公司控价稳市措施面临挑战。(记者 周文天)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