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上风电挺进深远海 为绿色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护航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1-04





  10月31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在福建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场完成全部工程安装,即将投产发电,将有力引导我国风电开发迈入深远海。


  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采用三立柱半潜式平台,平台上安装一台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以及轻质柔性光伏组件,平台中间取正六边形作为养殖区域,在生产清洁电力的同时还能养殖鱼类海产品,实现了风、光、渔融合,建成投产后,每年发电量可达1600万千瓦时,相当于6000多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共享号”项目负责人 陈勇:一方面解决了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推动了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两者结合将有效降低综合成本,有利于引导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迈入深远海。


  相较于传统固定在海床里的风机,漂浮式风机不需要大规模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而是通过利用浮力原理,使其在水上漂浮运行,这使得漂浮式风机在深远海部署更为方便。它还可以通过电动缆绳调节方向和位置,能够适应多种风向和海流环境,获得更多的风能。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规划师 张益国:漂浮式海上风电系统在水深大于70米的海域具备更好的经济优势,推动漂浮式海上风电商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将会大力促进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进步,为沿海区域绿色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兆瓦大风车让风能“吹”出更多电


  从2010年开始,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连续十三年稳居世界第一,近两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更是占全球一半左右。让风“吹”出更多电是风电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在湖南大学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在攻关研制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将单机容量提升至20兆瓦。


  这台“20兆瓦级海上新型风力发电机组”模型正在进行测试,这是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复立项的全国在研最大容量风电机组。这台风力发电机组由4组叶片构成,叶片高度、重心可调节,即便在离海岸线50公里以外的深海区也可以抵御台风等恶劣天气。


  项目团队负责人黄守道介绍,4组叶片做成了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合并发电,达到20兆瓦的容量,又能单独运行,互不干扰,不仅减少了单个叶片的制造成本,也让维修变得更容易。研制成功后,一个发电机组每年可输出超800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满足4.4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而且建设成本还不高。


  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黄守道:我们这个新型的机组目标,让(建设成本)每个千瓦能够做到15000(元),要和近海的(风电机组)一样,计划是在2024年底或者2025年要下水。


  风电行业持续推进风机大型化


  为了让风电挺进深远海,我国在研发漂浮式风机的同时,还在加快研制单机容量更大的风电机组,来解决深远海风电开发的经济性问题。


  近日,由我国独创的全球容量最大的双转子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在广东已完成混凝土预制件浮体拼装,这个漂浮式平台搭载两台8.3兆瓦超紧凑半直驱海上风机,总容量达到16.6兆瓦,以“V”字形排列,共用一个漂浮式基座,成为全球容量最大的双转子抗台风漂浮式风机,满负荷状态下,每小时就可以发出16600度清洁电能。


  明阳集团风能研究院总工程师 陈思范:这台双转子漂浮式风机拥有超过3000个智能传感器,可以全面感知核心零部件的状态、机组姿态,甚至包括气象条件、海洋环境和电力系统等,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感知并自我动态调整控制,是我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的重要探索。


  自2019年以来,我国相继下线投产了自主研发的8兆瓦、10兆瓦、13兆瓦、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短时间内取得了快速突破,并还在研发单机容量更大的机组,带动了我国风电全产业链高速发展。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规划师 张益国: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向深水远岸布局,面临着建设条件更复杂、施工难度更大等挑战,风机塔筒、基础及施工等工程成本增加,大容量风电机组有利于降低单位千瓦的造价,提高工程收益水平,是深远海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趋势。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