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活力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2-04





  曾经的东山县,生态脆弱,发展滞后。如今的东山县,生态改善,走上绿色发展新路。


  上世纪50年代,在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的带领下,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历经14年,种下8.2万亩木麻黄。经过几十年接力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已从0.12%增长到27.86%。


  绿起来的东山县,坚持生态优先,探索“生态+”发展路子,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生态+渔业


  海上牧场焕发生机


  前楼镇下西坑村,养殖户许波山指着自家的养殖区,边比划边算账:“过去用的是泡沫浮球,一粒15元,使用寿命一般3年。现在改用塑胶浮球,一粒53元,政府补贴35元,使用寿命10年以上,更加环保了。”


  2018年,下西坑村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书后,将村集体的5000多亩海域分成6片,通过采取清理航道、建设新型塑胶渔排等措施,逐步升级海上生态养殖。


  在自家承包的800多亩海域,许波山进行了龙须菜、海带、鲍鱼等多元化养殖,“过去以海蛎养殖为主,年收入很少达到10万元,现在户均年收入约30万元”。


  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综合整治,东山县3年来累计清退或迁移无人岛周边渔排超3.5万格、筏式吊养约4000亩。


  海洋环境向好,东山县“生态+渔业”的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如今,东山县拥有漳州市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2019年产量3.4万吨。由129家电商企业、近千家网店、3500多人组成的水产电商队伍,今年上半年交易额突破11亿元,逆势增长33.98%。


  生态+工业


  退城入园集约发展


  旧厂房在东山县城,位于居民住宅区。不搬,海产品加工的噪音和腥味影响附近居民,企业发展空间也受限;搬,面临高额投资与长达数年的搬迁周期——作为一家水产品加工公司的负责人,林东宁一度面临两难选择。


  林东宁的困境亦是东山县发展的必答题。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东山县以“生态+工业”破题,在主岛东北、西北部布局海洋生物科技园、玻璃及新材料产业园,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为城市绿色发展腾出空间。


  产业园配套设施日渐完善,优惠政策实实在在,促使林东宁下定决心入园发展,2019年10月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以‘退城入园’为契机,我们淘汰了落后的生产设备,建设了安全环保的标准化生产线。”林东宁说,今年销售额预计达2000万美元,“下一步打算再引进两条生产线,全力开拓国内市场。”


  步入东山县玻璃及新材料产业园,拥有8条生产线的旗滨玻璃项目引人注目。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明介绍,在东山,一个以光伏玻璃加工为主体、玻璃新材料制造为先导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已现雏形。


  2019年,东山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3.8亿元,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2亿元,同比增长9.5%。


  生态+旅游


  全域旅游增收富民


  漫步东山岛,长达10余公里的海湾公园串起沿海景点。“这样的美景,从前想都想不到。”目睹家门口的变化,康美镇东沈村村民沈海燕感慨。


  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东山县推动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2013年起,县里实施金銮湾生态修复工程,将海湾高潮位内侧200米划定为限建区,沈海燕家的鲍鱼场按规定拆除了。


  沈海燕起初有些不理解,但没多久就尝到了甜头。游客越来越多,沈海燕一家转型开起了民宿。


  在东山县,像沈海燕这样吃上旅游饭的村民多起来了,当地成立漳州市首家村级旅游合作社,打造集民宿预定、餐饮服务、特产销售等于一体的平台。2019年,合作社收入200多万元。


  随着海湾公园、鱼骨沙洲综合体、串岛登岛游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实施,近年来,东山县游客人数、旅游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2亿元。


  “我们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东山县委书记洪泰伟表示,东山将立足海洋特色产业,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持续扩大绿色惠民效应。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