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城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调结构、谋创新、稳产量,积极发展现代水稻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特色优质农业之路。2019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308万亩,产量达到150万吨,成为吉林省水稻产业第一大市。
坚持土壤改良,扩大种植面积。白城市地处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据国土部门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盐碱地总面积39万公顷,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5%。多年来,全市高度重视盐碱地治理工作,通过实施引嫩入白、大安灌区、龙海灌片及吉林西部土地整理等项目,对已经开发整理的盐碱地采取脱硫石膏治碱、有机肥调碱、以水冲碱等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让农田土壤从PH值9.5降到了适宜水稻种植的7.5左右,使昔日的贫瘠地变成了现在的“米粮川”。202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15.7万亩,比去年增加7.29万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坚持品种研发,形成竞争优势。白城市农科院水稻所是吉林省西部特殊生态区唯一从事水稻研究的专业所,是吉林省西部盐碱稻区科学研究、生产示范、新品种和新技术普及的中心,长期承担吉林省水稻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经过多年研发,成功选育出粳稻品种白粳1号,成为白城地区主推品种,每年推广面积在150万亩左右。经农业农村部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白城大米PH值在7.0至7.5之间,属弱碱品质大米,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专门发布了《吉林省弱碱性粳米》地方标准,确定弱碱性粳米的科学概念,为白城市弱碱大米由好米到名米的重要转变提供了充分依据,被称为东北大米品系“最好吃的大米”之一。2018年,东北三省唯一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大安市,为水稻研究提供了更加雄厚的技术支持。
坚持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全市采取“外地引进”和“本地扶持”双向策略,积极完善水稻配套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以益海嘉里、裕丰米业为首的水稻加工企业120户,实际加工能力200万吨,产值达到50亿元。各类企业通过开发普通大米、高端有机米、米糠油等系列产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海南、广州等26个省市区,产销率达98%以上。全市已经注册的大米商标共56个,裕丰米业“好雨”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金谷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广源金谷”牌白城弱碱地大米被指定为G20杭州峰会食用米。
坚持引领示范,提升种植水平。全市利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积极发展水稻适度规模经营。其中,大安市金田水稻种植合作社与大安市裕丰粮贸有限公司联合经营,2020年合作社水稻订单面积6万亩,覆盖大安市、镇赉县、洮北区近10个乡镇,带动1000多农户,合作社春节给农户统一提供种子、有机肥等农用物资,秋季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0.4元价格收购,其主打的“嫩江古河道”大米成为畅销品牌。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在实施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后,将原有103公顷宅基地改造成高标准水田,在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下,种植开发的“碎白玉”有机稻米在当地超市深受欢迎。
转自:白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