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见闻:河西走廊做好现代农业水文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河西走廊是甘肃的粮食主产区,这里常年干旱,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但今年春耕,记者发现,农民不再为水发愁了,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走进武威市韩佐镇的麦田,记者发现,一条条细细的管子沿着小麦根部穿梭,一直延伸到地头。这块地的主人刘学梅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今年应用的新技术——小麦浅埋滴灌,输送的是精准配比的水肥,成本低,还不影响机械作业。


  浪费太大,缘于粗放的浇灌模式。长期以来,河西走廊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上游来水多了会白白流掉,来水少了又浇不上分散的地块。这些水账本、电子表详细记录了当初每家每户的浇水时间和水量,一到春灌,村民之间、村子之间算不完的水账。


  从2022年开始,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配套了塘坝蓄水池、水肥一体化管网、输配电设施等,这为解决河西走廊的干旱缺水问题打下了基础。今年,当地有条件大范围推广小麦浅埋滴灌、玉米大豆套作水肥分控、绿色种养循环灌溉等,像不同种类作物的需水量、什么时间浇、浇多少等都可控可调节。


  今年,这里一亩地可以节约用水约100立方米。照这样算,武威市凉州区的62万亩高标准农田节省下来的水能多灌溉16万亩农田。水的问题解决了,农民的选择也多了,从以前的只能种小麦、玉米到现在大豆套种玉米,从只能种抗旱的粮食作物到种芹菜、高原夏菜等经济作物,从一年种一茬到一年能种两三茬,群众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