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基因组遗传密码 湖羊育种用上“中国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1-08





  手抓羊肉、黄焖羊肉均是常见于西北饮食中的美味佳肴,但西北绵羊普遍繁殖力相对低,很难满足规模化饲养的需求。湖羊是太湖流域地方绵羊品种,在2012年以前未曾成功踏足西北并在此繁衍生息。2023年6月,兰大“华羊芯”湖羊高性能基因组育种芯片完成全面测试并开始量产,并于2023年12月9日在天津召开的2023羊业发展高级研讨会上公开发布。这预示着,一项由兰州大学反刍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牵头开展的湖羊选育扩繁和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实现了我国在绵羊基因组育种领域比肩国际同行的重大突破。


  近年来,随着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放牧养羊的空间不断被压缩,舍饲养羊的比重日益增大。基于此,兰州大学反刍动物研究所开始了对舍饲羊品种的筛选。为了找到更加适合舍饲的绵羊品种,团队对不同绵羊品种在西北地区的适应性开展长期的、多维度的系统观测,最终将目标对准太湖流域一带的高繁殖力品种-湖羊,并联合甘肃农业大学、武威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民勤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等相关技术力量组建湖羊选育扩繁和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组。


  经过长期的跟踪观察,团队积累了大量关于湖羊表型特征和基因测序的相关数据,研发出羊重要经济性状的表型组测定新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结合这些技术,团队降低了羊只性能测定工作难度,测量准确性也大大提升。“一开始我们没有自己的性能测试站,处于'借鸡下蛋'阶段,一年只能测200只,后来在民勤有了自己的性能测定站,从最早的652只到现在接近1000只了。”团队负责人王维民教授表示。目前,团队已建立起万级规模的、具有精准表型记录和基因组遗传变异信息的基因组选择参考群。


  基因组选择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科学育种的“高、精、尖”核心技术,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能够实现早选、准选,同时对于限性性状、测定成本高或难度大的性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能够大大的提供育种效率。“我们有了庞大的数据库,为什么不能制造中国人自己的育种芯片?”于是团队转换思路,开始设计液相芯片。根据上万只湖羊的基因组数据的系统分析,团队逐步破译了湖羊的基因组遗传密码,分析出优质基因与特定性状的调控关系及其遗传规律,然后把设计好的基因探针溶解到小液滴里,每一根探针都能捕获一个基因,通过与羊的血液、羊毛、组织等样品中的遗传物质相融就可以进行基因检测。


  目前,国外进口的固相芯片市场价格在300元左右,项目团队研发的液相芯片仅为国外固相芯片1/2左右的价格。这款育种芯片不仅价格“亲民”,在进入市场前的测验中,其准确性也非常喜人。王维民透露,现在这款芯片市场订单量已达69000张。


  兰州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发起全国湖羊联合育种组,开国内肉羊联合育种之先河。通过种羊的跨场、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联合遗传评估,从而促成种羊的跨场选择使用,实现优秀遗传资源共享。


  为了推动联合育种,团队还联合数十家科研单位和50余家种业企业,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选育扩繁利用体系。迄今,累计推广湖羊种羊65万只,扩繁湖羊180万只。


  种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然纵观全球,仍然有很多关键技术为西方“卡脖子”。截至目前,团队与合作单位已经培育出天华肉羊新品种,正在培育“奥白肉羊”“金武肉羊”新品种,选育4个湖羊新品系,为种业振兴贡献更多兰大力量。


  转自:中国科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