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第三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大会上了解到,我国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75%,良种对产业贡献率达40%,为保障我国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生猪经过多年培育改良提升,已基本实现本土化,核心种源自给率超90%;白羽肉鸡种源实现零的突破,国产品种替代正在加快推进,黄羽肉鸡、肉鸭全部为国产品种,自主培育高产蛋鸡市场占有率超过70%,生产性能国际领先,可以完全自给;奶牛、肉牛等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
“我们是养猪大国,每年大约需要4000万头左右母猪,原种核心曾祖代大约需要50万头左右,核心群每年更新15万头左右。近5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种猪仅1万头左右,主要用于补充外血,仅占我国种猪更新需要量的10%。”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说,我国90%的曾祖代和祖代种猪更新都是靠自主选育,种猪基本可以做到自主可控。
近两年来,我国以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目标,种业振兴行动在良好开局基础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在种质资源保护上,开展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畜禽遗传材料33万份,新发现豫西黑猪等畜禽地方品种18个,抢救性保护了河套大耳猪等一批珍稀濒危资源。启动建设国际一流的畜禽种质资源库,初步构建了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区域级基因库、活体保种场保护区三道保护屏障。”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孙好勤在大会上介绍,启动实施了以10大优势企业自主攻关为塔尖、以10大主要粮食和重要畜种联合攻关为塔身、以64个重要特色物种攻关为塔基的“金字塔”式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育成了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专门化肉用牛新品种——华西牛,降低了我国对国外种源的依赖度。同时,生猪、奶牛等遗传进展都明显加快,蛋鸡、肉鸡、肉鸭集中度显著提高。2022年新遴选确认了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良种扩繁推广基地43家,总量达到300家,保障了全国3/4的种源供给。
同时,孙好勤表示:“我们和自身比取得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比,一些品种在生产性能水平,基因组选择育种、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还有差距,要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还需要科研企业等各方面协同配合,攻坚克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雷少斐)
转自: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