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犁新雨破春耕。进入5月,天津地区农田水量充沛,小站稻秧苗生长旺盛,宁河等北部地区逐步进入插秧季。今年,天津市继续推进小站稻高质量发展,确保优势区插秧面积在60万亩以上。
“今年,我们首次大规模育秧‘津原U99’品种,该品种是团队在‘津原89’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香型和食味等优势,培育出的高端小站稻品种。”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于福安介绍。走入优农中心的“津原U99”育秧基地,水稻还是秧苗就散发出阵阵稻香。秧苗盘中,密实如地毯般的小站稻秧苗被农民连根卷起,一卷卷垒入筐中,准备进入机械化插秧阶段。
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是占地面积1.3万亩的国家级水稻原种场。“每年有400万公斤以上的津原系列小站稻良种从这里走出,能够覆盖天津地区近8成种植面积。”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主任张建民介绍,现在,天津的小站稻种已走向京津冀鲁豫辽等多个稻区。
在不远处的宁河区东棘坨镇小丛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的3000亩水稻已经开始插秧津原系列品种。“‘津原89’出苗整齐高度一致,配合优农中心指导的栽培技术,特别适合农机化作业。”小丛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克富感叹,还有不到半个月就完成全部插秧。“品种不仅适应机械化作业速度快,而且在百亩方生产田里,插秧的成秧率高达98%,有效减损实现‘藏粮于技’。”在宁河区廉庄镇大于村千亩试验田中,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植保植检部(种子技术服务部)副部长王连芬等农技人员检查着插秧机走过的稻田里秧苗成秧情况。
天津小站稻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特别是近年来,天津市注重小站稻种业“芯片”培育,提出种业振兴小站稻。于福安团队在30多年水稻理想株型渐进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半弯曲重穗大粒粳稻理想株型育种”,实现了优质、抗逆、超高产。2020年,由陈温福院士在天津主持的超级稻产量验收,百亩方亩产882.9公斤,创北方粳稻单产之最。2021年,《半弯曲重穗大粒理想株型创制及小站稻新品种选育应用》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不仅高产,津原品种创新更实现种植过程中的轻简化,实现绿色高效。早20年前,天津地区种植“津原45” 就避免了稻飞虱、条纹叶枯病等常见病虫害,减少了大量农药的使用。近年来,津原品种在延续“减药基因”同时,不断发展水稻抗旱、抗涝和盐碱适应性。代表品种“津原89”耐盐能力超过4‰,品质达国优1级,抗病虫、抗多种不良气候。“现在的农活轻松多了,插秧之后直到收割,我们村里20个人就能给全村种完地。”王克富介绍,近几年村里在种植中发现“津原89”施肥施药量明显少于其他品种,因此今年3000亩地全部种植该品种。
“我手上亮晶晶的就是基质残留的蛭石、云母等矿物质。秧苗基质营养有严格控制,实现秧苗壮实的同时减少突长,达到插秧后减轻管理工作量的作用。”在秧苗繁育基地,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云峰检查脱盘后的秧苗根系,他介绍,小站稻应用基质育种技术,秧苗成秧率普遍超过95%。农业中心配合指导应用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耕前机械化配方施肥、氮钾追肥,实现化肥减量;种植过程中指导农户应用二化螟性诱剂、生物农药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种业“芯片”是津门种粮人的优势所在。天津小站稻也从一粒粒稻种开始,诠释了对粮食安全的责任。现在,天津小站稻以津原系列品种已锚定肥药双减的稳产、绿色、高质生产模式。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