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市宁河区获悉,从5月20日起,由袁隆平团队带来的“巨型稻”在宁河区正式插秧,这也是“巨型稻”在京津冀地区的首次大面积试种,除高产、耐盐碱等特性外,“巨型稻”成熟后可以达到1.8—2.2米高,“禾下乘凉梦”将在天津变成现实。
在宁河区东棘坨镇东白庄村,百亩水田里一片忙碌,“巨型稻”秧苗插秧工作正在进行。相比于普通水稻秧苗,“巨型稻”的秧苗更加粗壮。从事水稻种植十多年的农户张宝全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苗种,“相比普通秧苗,‘巨型稻’为单株插秧,每株秧苗间隔要达到40厘米,为其生长留出充足空间。”他告诉记者,“从育秧一开始,我们就觉得它这个种子粒比普通水稻都长都大,它这个苗壮比别的种子得大一倍吧,长得快,成活率就会高,水稻间距要宽。”
“巨型稻”是由袁隆平团队水稻专家们历经十多年培育的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稻株成长后,高度可达1.8至2.2米,并且具有超耐盐碱、高产等特性,产量是现有水稻的1.5倍以上。
袁隆平团队技术专家钱家庆说:“第一个特性是成本低,一斤巨型稻种子能种一亩地,而普通的水稻种子得两三斤。第二巨型稻长得高,高度能达到1米8到2米2,超过人的高度,普通的水稻就50、60厘米。第三巨型稻的产量高,亩产能达到800公斤以上。”
今年4月,袁隆平团队选择宁河作为巨型稻的育秧地,对100斤稻种进行育苗,为确保稻子顺利生长,技术团队与种植户采取合作模式,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种植户做好基地建设、苗体维护等工作。
“育种、插秧到田间管理都有成套的技术,施肥采用液态有机肥,针对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不会有残留。”团队技术专家朱卫忠说。
足够高的“巨型稻”可以增加稻田的蓄水深度,水田里除了可以养殖鱼、虾、蟹外,还可以养蛙、养鸭,让立体养殖种类更广。同时,“巨型稻”的秸秆具有的高纤特点又为其开拓新用处,多措并举可以进一步增加种植户收入。
东棘坨镇东白庄村党支部书记、村长郑海涛说:“老百姓对这个巨型稻是有所期待的,有一部分农场主也过来参观,下一步要是可以的话,他们都会尝试去播种这个,进一步推广,也是为了实现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转自:津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