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要把“数实融合”作为农业发展重要方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3-08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更早之前的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要取得显著成效。


  具体到农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就是逐步实现“研、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用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的双轮驱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2022两会新京报经济策”视频云论坛上,与会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表示,要把“数实融合”作为农业发展重要方向,大力培养数字新农人,为县域乡村发展注入数字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霍学喜:农业“研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将产生三方面效果


  3月是海南菠萝的采摘上市季,万宁市龙滚镇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当地产的菠萝肉质充盈、汁水饱满,素有“龙滚菠萝冠琼岛”的美誉,菠萝种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龙滚镇委镇政府率先在水坡村推广金钻凤梨等新品种。传统农业靠天吃饭,一旦经历长时间降温,菠萝品质就将受到严重影响,而现在借助数字技术,“靠天吃饭”正在逐步成为历史。


  阿里云“数字农场”在当地落地,农场安装了传感装置,监测肥料浓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数据在万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除了数据,专家还能通过360度视频系统看到植株生长情况,指导农民种植。“比如气候一干燥,菠萝叶子就会变黄,我们经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这是气候造成的,就提前给农民一套养护方法,做到事前预防,实现绿色标准化种植。”种植专家曾能杰介绍。


  万宁“数字农场”是农业数字化的典型,主要解决了生产环节的数字化。随着数实融合的深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我国互联网平台企业正在超越传统的销售环节,不断往研发、生产和供应链环节延伸其数字化能力。数实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我国农业主体依然以小农户为主,产业化程度低,物流体系滞后,传统的线下批发、零售渠道数字化水平不高,淘菜菜等电商平台开创了以销定采、以销定产等新业态,现在,业界把目光瞄向了更难啃的骨头。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在论坛中表示,农业全链路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将产生三个方面的效果:第一,推动业态扁平化发展,生产、物流、交易中的冗余环节减少,提高效率;第二,实现供应链的短链化,用物联网、云计算精准测算,连接需求者和供给者,实现短距离精准化匹配,推动供应链大幅缩短,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第三,提升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精准化运营。


  全国人大代表魏后凯:农业发展重点在品种技术、数字技术与组织改革创新


  农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孤立的数字化作用有限,价值的创造创新蕴于“数实融合”之中。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在论坛中指出,农业发展涉及三项重要技术:品种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经济组织和农业组织的改革创新。经济组织和农业组织的改革创新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重要,能够形成有效匹配品种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场景,从而大幅提高农业效率。


  霍学喜提出,要从国家层面把数实融合作为农业发展重要方向,引导先进数字经济企业在县域乡村发挥带头作用。“欧美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支撑新业态的不断转型升级,涉及整个经济的组织、结构和布局,要推动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的赋能,促进县域乡村经济体的层级扁平化、产品的短链化和服务供应链的进一步精准化。”


  霍学喜的观点与魏后凯不谋而合——组织的先进性跟技术的先进性同等重要,甚至组织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技术。组织的基本单元是人,关键是人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计划。


  魏后凯表示,人才短缺是目前县域乡村的重要短板,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快各类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吸引人才需要有产业支撑,提供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我们曾经做过研究,中国的城镇增长出现了两极化倾向,少数超大、特大城市过度膨胀,而一部分中小城市、小城镇出现了衰落。”魏后凯指出,当前我国县域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产业支撑不强,就业岗位相对缺乏,与此同时,发展要素集聚不足,人才和资金短缺。要为人才创造好的环境,包括营商环境、居住环境等,还要有好的政策吸引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霍学喜称,农村地区要提升“新农人”的数字素养,数字化要从农产品上行向乡村的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方面渗透。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这为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绘制了一幅新图景。


  阿里巴巴新乡村研究中心秘书长左臣明表示,当前我国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完善。据介绍,2019年7月,菜鸟启动乡村快递物流智慧共配项目,推动快递公司在县、乡、村的仓网资源和人力资源融合共享。截至2021年底,共配中心已经覆盖1200多个县域,建设了40000多个乡村服务站,帮助相应区域内的乡村快递成本减少20%-30%。菜鸟还在多个省份探索建设产地仓,推进农业产业化。


  转自:新京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数字农业为作物保护提供新方案

    数字农业为作物保护提供新方案

      立夏时节,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努力成熟的阶段,农民也进入了作物管理的忙碌期,须密切关注农作物的健康,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以保护作物。
    2018-05-16
  • 2018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33%

    2018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33%

    近日,《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在2019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3%。
    2019-04-29
  • 云南:数字农业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再跨越

    云南:数字农业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再跨越

    近年来,云南省通过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与应用、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示范工作等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数字农业作为打造“数字云南”的重要一环,随着数字农业的不断升级完善,有效助力“数字云南”建设。
    2019-12-18
  • “数字”下田 产业提升 数字农业助推安徽农业现代化

    如今,“数字农业”正越来越多地进入这样的应用场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诸多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把人力从繁杂劳动中节约下来,一点点改变着传统农业中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
    2020-11-2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