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春耕春管备耕大忙季节。西南冬小麦拔节孕穗,江淮、黄淮南部陆续返青,黄淮中北部、华北、西北还在越冬;华南早稻开始浸种育秧。去年北方遭遇罕见秋汛,1.1亿亩晚播冬小麦如何管理?今年要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科技如何保障需求?记者日前就此进行采访。
小麦:抓住三个关键期
地处鲁北平原的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国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张虎负责管理着6000亩土地。秋汛使冬小麦延迟播种。最近他几乎每天下地查看,准备采取保墒镇压、增施叶面肥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受罕见秋汛影响,冀晋鲁豫陕5省有1.1亿亩小麦晚播约半个月,占小麦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虽然经过努力,冬小麦面积基本跟去年相当,但苗情长势复杂,夺取夏粮丰收面临挑战。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占全年粮食产量五分之一、口粮的四成,对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意义重大。
刘莉华说,现在距冬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100天。当前最要紧的是抓住小麦返青、拔节和灌浆三个关键生育期:在返青期,重点增施返青肥,促弱苗增穗数;在起身拔节期,重点抗旱防冻促生长增粒数;在灌浆期,重点实施“一喷三防”增粒重。
目前,农业农村系统已经组织大批力量下沉到一线,包省包片,加强精准指导服务。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组成30个科技小分队,赴小麦主产省区开展夺夏粮丰收科技帮扶。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抓好防灾减灾。重点防范倒春寒、春旱、干热风等灾害,进一步细化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重点防控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穗期蚜虫等,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虫口夺粮保丰收。
种子:育种、监管两手齐抓
农以种为先。今年我国要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大力发展大豆油料,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小种子”如何支撑农业新需求?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介绍说,农业农村部及时开展种子供需调度和分析研判,强化春播作物特别是大豆油料种源保障。今年春夏播作物种子供应总体充足,大豆油料种子能够满足扩种需求,但局部地区大豆品种呈现结构性短缺,个别品种种子价格有所上涨。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针对大豆油料种子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用种等,及时开展供需调度。加强关键地区、关键市场的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市场价格情况,指导农民选种购种,并及时开展种子调剂调运。
“今年我们将争取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提高大豆油料种源保障能力,加大对大豆油料制种基地的支持,适度扩大数量。”杨海生说,今年将部署推进新一轮育种联合攻关,将大豆油料品种纳入攻关范围,尽快培育一批适合当前生产需要的新品种。
同时,我国将部署开展专项行动,严查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并以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等作物种子为重点,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2022年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
农机:强化实用高效机具保障
在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郑庄村的农田,5台无人驾驶的深松机跑得正欢,为即将播种春花生、春玉米做好准备。“这5台深松机都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精准高效。”枣阳市顺辉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辉说,这样的无人驾驶深松机,合作社有80多台。
机械化部队是春季农业生产主力军。预计今春全国将有超过2200万台(套)拖拉机、耕整地机具及播种机、水稻育插秧机具等农机装备投入生产,帮助农民轻松种地、科学种田。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表示,今年春耕备耕农机已准备到位,呈现装备精准智能化、推广技术绿色高效化、农机作业服务社会化的特点。截至去年底,全国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已达60万台,助推高质量作业。
绿色高效是突出亮点。在南方稻区,今年农业农村部门将聚焦水稻移栽机械化短板,突出“为机育秧”,重点解决双季稻产区茬口紧张、易受倒春寒和寒露风影响等问题;推广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等配套技术,实现节肥增效、绿色增产。在东北地区,今年继续推进保护性耕作,推广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机具装备,促进耕地保护和粮食稳产增产。
如何推动农机为发展大豆油料提供保障?王甲云说,今年将坚持改造结合,以超常规的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做好大豆油料生产机具装备保障,确保种得好、管得住、收得上。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指导相关省份启动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向社会发布纳入试点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名单,将组织召开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并举行培训。今年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收获等专用机具,夯实全年丰收装备基础。(记者 于文静、侯文坤、叶婧)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