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重庆市粮油技术推广部门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服务有为,支撑有力,为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做出了积极贡献,工作呈四大亮点:
一是着力重大技术推广促全市产能提升、结构优化。依托多级项目,综合运用各项成果,推广高产、优质、抗逆、适机、专用新品种,落实水稻钵苗机插、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鲜食玉米绿色高效种植、甘薯高淀粉高效栽培、马铃薯稻草覆盖轻简化栽培、高粱轻简栽培等数十项技术模式。促“十三五”末优质粮油生产面积达1562万亩,粮食产能持续增加,油料面积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二是聚焦核心环节破解技术瓶颈促产业升级。坚持问题导向,在资源高效利用、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等方面,开展如“晚中稻直播栽培”“水稻+综合种养”“油菜花期延长”“油蔬两用”“青贮玉米种养循环”“马铃薯丘陵山地全程机械化生产”“甘薯早育壮苗和二季栽培”“酿酒高粱轻简高效生产”等技术模式集成创新。并开展如高粱产业联合体生产、创油菜摘薹收益险、组建油菜薹经销合作社等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户权益。其间总结形成了60余项技术模式、标准和成果。
三是注重灾害应急管理护航稳定生产。加强“调度预警”“联合会商”“灾后服务”等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依托8个农情基点县、30个墒情监测点、103个粮油苗情监测点实现科学调度,年均发布市级墒情简报、生产动态、苗情调查、分类指导意见、灾情预警等共约200期次。修订《重庆市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近年通过科技减灾、补改种挽回粮油损失20万吨以上,特别是2020年在疫情发生、暴雨洪涝受灾增191.2%、大春病虫害增14.01%的情况下,防灾减灾技术全覆盖,有效稳定粮油生产。
四是树品牌扩影响,深度挖掘产品价值。各地积极鼓励品牌化生产,开展标准化技术的申报和实施,引导主体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市级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通过“三峡杯”品鉴选优系列活动,创品牌、扩影响,已评出9个鲜食玉米品种、10个鲜食甘薯品种、10个好吃大米产品,促其种植规模扩大40%-200%、单价提高5%以上。深度挖掘全市33个贡米资源。其间全市粮油有效“三品一标”超450个。打造出“巫溪洋芋”“横山贡米”“红土地菜籽油”等一批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农业部中欧首批互认农产品、中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称号的品牌和产品。
转自:重庆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