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肉牛改良中心日前突破一项肉牛基础研究和应用难题,研发出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基因芯片,能够提升中国黄牛的选种、育种效率和精准性,突破了国内肉牛良种选种难、生长速度慢和品种育种周期长、成效差等技术难题。
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名为“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的成果历经15年攻关,科研人员首次解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地方黄牛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并研发出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SNPs芯片,打破了国际基因芯片在该领域的垄断。
据了解,利用该款芯片进行基因分型,科研人员能够在每一头牛出生时就对其未来的生长发育潜力和种用价值进行科学预判,从而把选种认定的时间从原来的3至5年缩短到现在的3个月内。
同时,通过将基因型选择和表型选择手法结合起来,以秦川牛为代表的中国黄牛的生长速度不仅可以从以往平均每天体重增长0.5至0.6公斤提升到0.9至1.0公斤,还能够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肉牛品种对外依存度高、自主育种周期长、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等发展瓶颈。
据了解,中国农学会专家组已于2020年12月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和程序对这一项目成果进行了科技评价,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有关中国黄牛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研究、牦牛高原适应性驯化历史与特征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