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范围寒潮来袭,以银发族为主力人群的温泉主题旅游产品受热捧。12月16日,飞猪、去哪儿网等OTA都发布了近期温泉类产品的预订情况。数据显示,在部分平台上,近一周以来国内温泉酒店的预订量骤增,同比增幅最高超130%,仅北京的温泉酒店均价涨幅就高达四成,个别城市甚至出现了一房难求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多家企业的统计,今冬,青睐“泡汤之旅”的游客中,以“60后”为代表的银发族成为了主角,新一轮中老年人出游热潮已悄然掀起。
“60后”领衔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湖南、湖北、四川、江苏等地迎来今冬初雪。因此,临近年末,赏雪、泡温泉成为很多人的出行选择。
具体来说,飞猪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近期全国大范围寒潮来袭,平台上温泉酒店预订量短时间出现大幅增长,一周以来预订量同比涨超130%。而去哪儿网方面发布的数据还显示,11月22日至今,国内温泉酒店预订量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而且均价还出现了反超迹象。去年国内温泉酒店平均支付价格为596元/晚,而今年,去哪儿网上该价格已上扬至615元/晚,无独有偶,飞猪统计也表明,近一周,国内温泉酒店人均消费金额同比涨约40%。
“举例来说,在广州预订一晚温泉酒店的平均支付价格为1240元,基本已比肩去年同期水平,而北京和西安两地的温泉酒店平均支付价格涨幅更是达到了38%和24%。”去哪儿网总裁勾志鹏表示。
据悉,由于在这一轮“泡汤游”热潮中,多个南方城市成为了主要客源地,江浙沪的不少高端民宿、酒店都纷纷增加了温泉项目。
广东温泉宾馆总经理晏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广州气温降至10℃左右,对于当地人来说已属寒冷时期,而这也带动温泉酒店预订量同比超过去年两成以上,周末更是“一房难求”。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OTA的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在这一次冬季旅游大军中,以“60后”为代表的银发族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力人群。勾志鹏表示,据统计,温泉游的受众分化特征十分显著,尤其是“有闲有钱”的“60后”,占出行人数的比重达到了20%。
老年出游风向改变
“其实,不仅仅是年末的避寒度假、温泉冰雪游,今年以来,尤其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老年人的旅游消费需求释放出现了明显的提速迹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十一”假期期间,老年旅游市场的复苏就已经出现抬头迹象。勾志鹏就表示,虽然老年游客普遍更青睐错峰出行,但其实在国庆假期期间,很多景区已经涌现不少老年游客的身影。
中青旅遨游市场发展群总经理助理冯若宾也介绍,中青旅遨游网上中秋、国庆假期期间,55岁(含)以上中老年人占游客接待人数的32.5%,较暑期增长11%。彼时,冯若宾就表示,该平台上中老年游客量已恢复至往年的四成左右,相比其他年龄段的游客恢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携程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跨省游恢复以来,该平台“50后”“60后”度假人群占比高达35%,相当于每10名旅客中就有超过3名银发族。
多位专家都表示,可以看出,当前银发族的旅游消费特征也较往年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追逐“诗和远方”的同时享受品质生活,是许多老年人的愿望。吴丽云直言,现阶段,老年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也在由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他们越来越关注深度体验和品质感受,注重旅游的休闲、保健、康复等附加功能。
新市场的新考验
有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旅游人数已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而且这一群体出游意愿较平均水平更为强烈。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游客群体,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旅游产品,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的“留白”,却也一直是令业界担忧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老年人在体力、精力以及游玩习惯上与年轻游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旅行社、OTA为其设计一些更适合自身特点的产品。但另一方面,当前,旅游企业真正拥有银发族‘产品线’的却少之又少。”有旅行社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尤其是旅游途中的医疗保障等针对中老年人的特殊照护服务供给,在行业内确实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然而,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康养旅游虽然是近几年“火出圈”的新概念,但真正意义上面向中老年人的健康、养生旅游产品投资起来“造价不菲”。有专营康养主题民宿的负责人就表示,其建设环节就需比普通民宿投入更多资金,单个房间就要多支出2万元左右。因此,资金问题也成为了经营者们提供相应服务前必须要跨过的一大难关。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国内旅游市场上专门瞄准老年游客的“不合理低价游”等旅游违法行为也频繁抬头。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仅下半年,国内已出现多起老年人跟着极低价格的团队外出旅游受骗甚至出现意外的情况。
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表示,下一步,旅游企业应花更多力气去真正了解老年游客的最新需求,并以此为导向来设计、研发产品,相关部门也要对涉老旅游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更严格的处罚,甚至制定出台相关的“黑名单”制度,从多角度保障银发旅游市场有序、安全。(蒋梦惟)
转自:北京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