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首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72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
端午 旅游业持续复苏
端午假期,全国旅游市场持续复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端午假期首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727.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44.7亿元。
各地区各部门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景区开放,各景区实施“限量、预约、错峰”管理,旅游从业者尽力为游客们创造安全舒心的消费环境,并对旅游产品细化、旅游服务升级进行着更多探索。
自驾出游受人青睐
这两天,来自上海的俞佳明和朋友一起自驾来青海玩,途经西宁、穿越门源、沿着刚察,抵达青海湖……平时坐惯了办公室,他们难掩与草原相遇的兴奋之情:“大美青海,名不虚传。”
“我们沿路碰到很多人,大家都有自觉的疫情防控意识,这让我很安心。虽然是第一次来青海,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俞佳明说。
门源县是俞佳明此行的重要一站。从巍峨绵延的达坂山,到壮美神奇的岗什卡雪峰,从历史悠久的永安古城,到葱郁的森林山谷,门源县集云海奇观、花海奇观、草海奇观和林海奇观于一身,让俞佳明和朋友非常赞叹:“虽然油菜花还未开放,但景色依然漂亮,特别是岗什卡雪峰上的七彩瀑布,美得让人陶醉。”
“受疫情影响,今年游客数量有所减少,但自驾旅游占比更高。预计未来两个月内,出行人数会进一步增加。”青海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青海将继续巩固拓展跨地域旅游合作,在打造西宁—互助—门源、张掖—祁连—门源—西宁—兰州等精品线路的同时,提升旅游规划水平,扩大投融资渠道,展示好青海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地域文化。”
定制旅游市场广阔
“这个屋顶和我在其他地方见到的不太一样,有什么讲究吗?”
“这是岭南风格的建筑,兼顾美观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第一次到广州陈家祠参观的张先生,和导游崔康晋交流起了建筑风格背后的故事,两人越聊越开心。张先生说,以前也报过很多团,但这次的体验更合心意,“人少、不用排队、讲解更细致。”
疫情让旅游业受到一些影响,“现在比前阵子稍好些,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多是以小团为主。”在广州已经有8年从业经历的崔康晋,也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多的时候不超过10人,少的话1个人也出团。”
人变少了并不意味着压力减轻,崔康晋要花更多心思在游客身上,确认健康码、量体温、戴口罩、车内消毒……既要保障游客的健康安全,也要提升服务质量。“最重要的还是不断提升自己,将服务做精做细,才能打造个人品牌。”
面对旅游业的逐渐复苏,崔康晋也有自己的思考,“当前,旅游业态发展趋势越来越偏向定制化、深度游,以往单纯输出式的讲解容易被代替,双向交流才是游客更希望得到的体验。这对我们导游来说,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次转型的机遇。”
农家乐想做“网红店”
“小丽,‘阿诗玛’包间的客人要加菜,送下菜单!” “大姐,彩蛋的绳结这么打才结实!”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时至端午,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彝米水乡农家乐老板钱贵花忙碌起来。
“您是咱们常客,建议办张咱家的吃喝达人卡,很划算呢。”遇到熟人,钱贵花介绍起了近期主打的优惠活动。为了降低疫情的影响,这段时间钱贵花没少想办法:从妇女节“三八折”到县总工会的“工惠卡”,再到试拍美食小视频,钱贵花千方百计拓客源。
疫情期间店里生意不好,营业额较往年同期下降了70%。即便自家经营有困难,彝米水乡在疫情期间还是坚持为疫情防控值守点的工作人员免费送了20多天爱心餐。
目前,农家乐生意慢慢好转,不过钱贵花笃定:店要转型——未来不仅要靠旅行团,还要做成“网红店”,拍小视频,吸引散客;扎根社区,吸引周围食客。借端午节,彝米水乡专门为片区内的600多名环卫工人送上彩蛋和特色现蒸大馒头。“既是给环卫工送温暖,也是让大家知道咱们彝米水乡一直在营业。”
度假酒店服务短途游
“八闽健康码无异常,体温36.1摄氏度,近14日内行程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可以办理入住。”刚刚步入厦门万丽度假酒店大堂,王先生便在“闽政通”手机端上展示了自己的健康码,扫码读取行程信息、门厅快速消毒、一键办理入住。没有在大堂过多停留,王先生已经顺利进入预订的“海景房”,开启自己为期3天的端午假日游。
“端午节和家人来厦门度个假,正好酒店也有优惠,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出来舒缓一下身心。”王先生说。原来,为迎接端午假日游的小高峰,万丽酒店早在一周前就制定了“家庭优惠套餐”,费用比以往便宜一半以上。
“度假酒店的客源主要依托于旅游客源,省内游、亲子游成为今年端午出游的主要方式。”万丽酒店总经理陈文峰介绍说。“我们通过对厦门酒店、旅游市场的调研,优先考虑本地市场及周边市场的需求,快速调整市场策略。集中打造本地游、周边游以及短途游的度假产品,满足厦门本地及福建省内客人的需求。”
“酒店在端午节期间的客房预订情况不错,实践证明我们的策略调整是有效的。我们也相信,厦门的旅游餐饮行业正在持续复苏!”陈文峰说。(记者 贾丰丰 姜晓丹 杨文明 刘晓宇 王珂)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