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春节将至,很多人开始盘算着假期出游计划,出境游是热门选择。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境游人数接近1.2亿人次,同比增长8.5%。
从狂热购物到看重体验,从千篇一律的观光团到小团化、个性化出游,出境游市场折射出人们旅游休闲生活的变化。当前,哪些目的地最吸引游客?我国出境游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出境游客年龄呈“哑铃状”分布
这两天,61岁的周巍再次联系了中国旅行社的小李,把他们夫妇的下一次旅行提上了日程。几个月前的俄罗斯之旅,让周巍意犹未尽——从莫斯科、圣彼得堡到新西伯利亚,一路上的参观、体验,团餐里地道的鱼子酱、罗宋汤,都令他们印象深刻。
“过去有些旅行团虽然价格便宜但体验一般,几天游几个国家,走马观花、购物多、团餐差,而那次俄罗斯之旅一路上十分愉快。”周巍说,退休后他们两口子已经去过了很多国家。
在“90后”“00后”成为主流出游群体的今天,他们的父母也“不甘示弱”地踏上了旅程。中老年游客悄然崛起,他们逐渐转变消费观念,努力享受丰富的退休生活。
从携程与万事达卡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跨境旅行消费报告》来看,我国出境游客年龄正呈哑铃式分布,增长重点分布于“50后”“60后”及“90后”“00后”两端,年轻人展现出迅猛增长及后续发展潜力,“90后”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8%,“50后”复合年增长率39%,携父母出游族群占24%。
由于语言交流不通、对旅游类手机软件操作不顺等原因,选择线下渠道和跟团游的游客占多数。根据《中国出境新跟团游大数据报告2019》统计,跟团游仍是当前最主流的出境游形式。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组织3067.5万人次。不少旅行社在线路、产品、经营方式等方面创新,收获了不少像周巍这样的“回头客”。
定制小团为出境旅游带来独特体验
“在格拉斯小镇调制了一瓶属于自己味道的香水,在欧洲古老气味大学体验了一堂香草植物课程,在普罗旺斯追寻作家彼得梅尔的足迹……这次旅行的每一天安排都在惊喜中度过。”一位游客在体验了定制游后如是表示。
除了传统旅行团和自由行两种常见的旅游形式,私家定制团这两年也“火”了起来,成为不少家庭出游者的新选择。
6人游旅行网CEO贾建强告诉记者,作为主要做定制旅游的企业,他们的客户95%都选择出境游。行程重点不再仅仅是景点观光,而是深度体验异国文化、增加亲子互动趣味。“我们会带着客人在日本体验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到欧洲参观奔驰工厂、体验正宗德国黑啤,在泰国增加做泰餐、绘制油纸伞、夜游动物园等项目,按需求定制个性化旅程。”贾建强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新跟团游大数据报告2019》指出,中国游客几十年来与陌生人组团的习惯正变成与家人朋友组成小团、私家团,游客需要更多时间探索目的地,更自由的半自助游更受欢迎。
在追求品质化、个性化的需求下,小众目的地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6人游旅行网的统计显示,2020年春节假期,伊朗、埃及、摩洛哥等小众目的地订单增长迅速。马蜂窝大数据显示,境外目的地条目下,小众这一关键词的搜索量大幅上升,2019年同比涨幅高达132%,“网红”的搜索热度涨幅为44%。
出境旅游消费向二、三线城市下沉
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购物仍是中国游客在境外的重要消费形式。春节将至,各国开始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优惠和服务。携程旗下旅行购物服务平台“全球购”的信息显示,目前全球45个国家、1200多个城市、7300多个品牌与携程全球购达成合作,覆盖免税店、百货商场、购物村等。
从“全球购”用户的人均消费看,“2019年出境购物消费力排行榜TOP10”依次是:上海、深圳、珠海、唐山、南昌、中山、台州、南通、济南、金华。可以看到,二线城市有7个上榜,人均购物金额甚至超过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和大部分省会城市,三线城市唐山也榜上有名。专家分析,随着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二、三线城市在旅游和境外购物方面正释放出强劲的购买力。
此外,中国游客境外消费场景日渐多元化,除了购物外,还有更多消费花在了参观景点、体验美食、娱乐游玩、酒店住宿等方面。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副研究员杨劲松表示,中国游客开启了新型出境游玩消费模式,逐渐从“数量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这些变化将促进中国旅游休闲消费升级。
当前,高品质出境消费向二、三线城市下沉的趋势正在显现。“二线城市的旅游配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国际直飞航线已开通。”贾建强称,“二、三线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人们收入水平快速上升,在消费上呈现了比较明显的需求升级,二线城市的游客已经有足够的消费能力选择更优质的旅游产品。”(记者 鲁元珍)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