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亚洲旅游推广活动首站亮相新加坡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23





  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9“美丽中国”亚洲旅游推广活动于10月13日至15日在新加坡举办。此次推广活动以业界交流洽谈与主题推广、公众推广讲座和快闪,以及“中国·就在你身边”微视频大赛等多种形式,向新加坡旅游业界和公众进行了多方位、多维度的旅游宣传和推介,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临时代办张徐民、文化参赞阙小华、领事参赞兼总领事邱元兴,新加坡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林雪颖,中方代表团团长肖江华,新加坡中国商会会长胡进胜,以及多家文化艺术机构代表、新加坡樟宜机场、新航负责人等嘉宾出席了15日在乌节酒店举办的主题推介会。来自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及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江西、山东、广东、重庆、甘肃、青海等10省市的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代表,同新加坡旅游业界、媒体界、航空界和社团界名流近250人济济一堂,共同参加了主题推介会。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推广代表团团长、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肖江华在致辞时表示,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旅游交流与合作,认为包括旅游在内的人文交流是巩固国与国间关系的根基和灵魂。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推广活动,首站放在新加坡,体现了我们对中新旅游关系的重视。近些年来,在双方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新两国互为重要的入境客源国和出境旅游目的地,双方直航航班不断开通,互访人数持续增加,助力两国关系向深向实发展。肖江华还表示,希望更多新加坡朋友通过主题推介会到中国旅游观光,亲身感受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体验飞速发展、亦古亦今的美丽中国。

  林雪颖在致辞时表示,中新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合作持续取得显著进步,中新经贸关系蓬勃发展,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宽。当前中新间每周有374个往返航班,便捷的通航使中国成为与新加坡联系最紧密的国家之一,也推动了中国赴新加坡游客的稳定增长。自2017年,中国已成为新加坡最大游客来源国。同时,中国一直是最受新加坡人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任何季节都有适合新加坡游客的风景。近年来,中国的一二线城市为新加坡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具深度的新体验。期待在未来中新双方不断加深旅游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开发更多独特精彩的旅行产品,为中新游客不断提供创新和定制的旅游新体验。

  阙小华在代表中国大使馆致辞时表示,今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愿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增进亚洲人民友谊贡献更大力量。此次“美丽中国”推广活动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倡议的重要举措。中国和新加坡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双方的旅游交流与合作不仅推动了双方旅游经济发展,更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巩固和发展中新两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中新双方可在旅游推介、游客安全保障、旅游人才培训、数据共享、联合开发旅游产品、新科技在旅游业的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推进两国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此次在新加坡举办的“美丽中国”旅游推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13日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剧场举办的公众推介会场面火爆,新加坡旅游专家李良义教授用生动诙谐的推介方式,把10个省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巧妙地融为一体,受到新加坡听众的高度评价。14日在新加坡繁华街区举办的快闪活动,传递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元素,吸引了众多新加坡民众围观。15日的主题推介会播放了“美丽中国”宣传片,并用PPT形式对每个参与省市进行了专题推介。在“我对中国说”环节,两位曾经去过中国旅游的新加坡游客所讲的中国故事情真意切,生动鲜活,打动人心。推介会上还举行了“中国·就在你身边”微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张徐民为金奖获得者颁奖。历时两个半月的微视频大赛,共征集到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泰国、印尼、中国等6个国家的参赛者的479件参赛作品,网络投票通道开启7天,共收到投票11.2万张。

  此次在新加坡开展的系列旅游推介活动让新加坡旅游业界和公众对中国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信会吸引更多的新加坡人前往中国观光、休闲和度假。

  所有通航中国的中新两国航空公司提供了机票赞助。当地及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


  转自: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