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旅游变迁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15





  游、游、游,游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于中国人,“大千世界,因为我想去。”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浪漫旅程。


  谈起旅游,大约始于春秋时期的孔子,他周游列国,在诸侯争霸中谈经论道,家国天下。而中国最有名的浪漫旅行家和探险家,被后人称为“旷世游圣”的当属徐霞客,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用脚丈量了大半个中国,留下了千古一绝的《徐霞客游记》。


  中华泱泱五千年,其文化博大精深,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世界的探索始终抱有好奇。


  穿绿军装逛北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中国迎来了新的春天。这一年,全国各地的人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来一趟北京,逛一逛北京城,在天安门广场留下一张胶卷相机拍出的旅游照是那代人旅游的夙愿。


  而事实上,那时候的旅游照不仅是每个家庭所珍藏的旅行记忆,更是中国从落后走向辉煌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五六十年代的人们虽然家庭并不宽裕,但他们在摆脱贫困日子的闲暇之外仍存在着一颗“不安定”的心。他们利用周末或闲暇时间,穿上时髦的绿军装去天安门、去河边、去江景、去长城……


  1979年,随着《黄山谈话》的发表,旅游业正式“破冰”。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带上介绍信、全国粮票和简单的日用品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从五湖四海走向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长城、地铁1号线、国家图书馆等旅游景点。


  电视剧《我爱北京天安门》曾有一个片段是这样描述的:“游客:你也是北京人吧?给我讲一讲北京呗。司机:兄弟,上北京干什么去啊?游客:上北京能干啥去,看天安门,看咱毛主席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他的《我与北京城》中也曾描述:“等我自己上了小学,学会了那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我们向前进。因为这首歌,对北京的向往更加强烈,我对同学们、老师们倾吐着自己的愿望:什么时候我能去一趟北京,见见天安门,见见毛主席啊!这样的愿望,在那个时代,对一个家庭出身不是太好的孩子来说,无疑是痴人说梦。”


  1978年1月,莫言第一次来到北京,他回忆,在第三天清晨,沿着长安大街,由西向东,开进了北京。这就是那著名的长安大街啊,这么宽的路,这么平坦的路,这么多的车,我都是第一次看到,我的心怦怦乱跳。


  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要说旅游,莫过于去一趟北京,看一看北京天安门。198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旅游事业·发展规划(1986-2000)》,这一规范旅游政策首次将旅游发展列入了国民经济发展。


  此后,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天涯觅知音”的势头,而中国改革开放也绘就了国人的“新群像”,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相继迎来游客。


  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城市出现了强大的旅游需求,随着1999中国首个国庆黄金周正式实施,中国人旅游的激情也彻底地被点燃。


  对于出境游,源于80年代,1987年11月,相关部门批准了辽宁省丹东市对朝鲜新义州市的“一日游”项目,这标志着中国边境旅游的开端。


  1990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组织我国公民赴东南亚地区三国旅游的暂行办法》,授权7个旅行社承办此业务。


  到2001年底,中国人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文莱、尼泊尔、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德国、土耳其、马耳他18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人自费出境旅游的人数也逐年递增。1991年至1997年,出境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17.25%,2001年全年出境旅游人数达1213万多人次,比上年增长15%。


  旅游裂变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不断裂变,全球邮轮公司为中国游客定制豪华独特的旅游方式也映射出了人们旅行的个性化。


  人们外出旅游不再拿着介绍信以及各种票证,如今的旅游者网上购机票、火车票、预定酒店、景点购票也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方便。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流行、最时髦的绿军装,到今天人们身着五颜六色、款式各异的服装、拿着数码相机或手机就可走遍世界大江南北。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后什么都不知道”这句话虽然出自网络调侃人们旅游的方式,但放眼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避免这种简单“粗暴”的旅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深度游,旅行写真、徒步登山、禅修养生、背包客、自驾游、古镇游、历史文化游等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到莫斯科的绿皮国际火车曾是留学生、商人以及“倒爷”的“主战场”,如今,这条横贯欧亚的铁路线已成为旅游爱好者、文艺青年以及摄影师所追爱的“秘境”之旅。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用脚步绘制了一张巨大的旅游“图鉴”。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发布《2019年上半年全国旅游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9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预计30.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8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13.5%。出境旅游人数约81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


  出境游方面,2019上半年,预计入境旅游人数7269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6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5%;出境旅游人数约812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4%。


  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2019年国庆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届时,将有1亿中国人迈出国门。按照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从现在起,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将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新的历史性跨越。


  70年沧桑巨变,70年砥砺奋进。在70年的时间里,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让国内旅游业及旅游产品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丰富。而中国人对旅游观念也由浅变深,旅游方式也从“前慢”到“心境”。


  不论是旅游观念还是旅游方式以及体验方式都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在不断变化,而国人对远方的梦却始终不变,今天的中国人,正踩着经济全球化的节奏,与世界的脉搏一起跳动。(记者 梁文艳)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中国公布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

    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28日在北京共同发布“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入选。
    2017-03-29
  •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升至全球第15位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17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在全球排名升至第15位。
    2017-04-12
  • 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世界第一 《魅力中国城》助推“全域旅游”

    4月16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国家旅游局主办,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盈科旅游和观正影视联合制作的大型城市文化旅游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2017中国旅游盛典》,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
    2017-04-19
  • 中国出境游的变与不变

    近年来,快速增长的中国出境游已成为国内外热议的话题。梳理中国出境游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出境游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出境游将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2017-04-25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