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行业火热态势延续 在线平台一季度业绩亮眼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5-26





  2024年以来,文旅行业延续火热态势,在大众旅游市场“供需两旺”背景下,头部在线旅游平台一季度业绩表现亮眼。


  5月21日,携程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携程集团实现净营收达119亿元,同比增长29%;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27%,经调整EBITDA为40亿元,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为33%,同比增长31%。


  拆解来看,2024年一季度,携程各项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其中住宿预订营业收入为45亿元,同比增长29%;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50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为8.83亿元,同比增长129%;商旅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5.11亿元,同比增长15%。


  一季度,出入境旅游成为2024年旅游市场重要的驱动力。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携程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同比均增长100%以上。此外,携程国际业务增速显著,一季度,携程入境游预订同比增长超4倍,携程国际OTA平台Trip.com的总收入同比增长约80%。目前,Trip.com已上线600多家国内头部景区在线预约功能,并提供20多种语种、支付方式,提高境外游客预订体验。


  “2024年伊始,在供给更加稳定、签证要求进一步放宽的推动下,中国国内和出境旅游需求大幅增长。”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得益于我们不断改进的产品,携程全球业务同样强劲增长。”


  无独有偶,另一家在线旅游平台同程旅行今日也发布了一季度成绩单。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同程旅行实现收入38.66亿元,同比增长49.5%;其中,交通业务收入17.37亿元,同比增长25.6%;住宿业务收入达到9.65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他收入板块(含广告、会员、酒店管理业务等)同比增长36%至5.0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5.58亿元,同比增长10.9%。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同程旅行年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4.3%至2.29亿元,居住在中国非一线城市的注册用户占注册用户总数约8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同程旅行快速整合旅游度假产业链。截至2024年4月30日,同程旅行旗下的艺龙酒店科技平台上开业酒店近1800家,签约酒店超2600家。截至2024年3月底,该公司旗下的同程旅业在全国约有500家旅行社门店。


  实际上,2024年以来,文旅行业延续火热态势,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是在线旅游平台一季度业绩亮眼的重要背景。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出游14.19亿人次,同比增长16.7%;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0%。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国内出游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可以说,旅游业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作用明显。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4年发展预测》分析,预计2024年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主要指标将保持两成以上增速,接近甚至超过2019年历史最高水平。


  近期,利好旅游行业发展的消息不断传出。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今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期间,政企银商协同更加紧密,各地携手行业协会、平台企业、电信运营商、金融平台等,推出七大类6300余条惠民措施,发放总额1亿多元的消费券,其中包括景区降价、免费等优惠措施,旅游企业免费、打折等优惠活动,更好满足大众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在业内看来,旅游业获“旅游强国”重要指示,旅游产业有望长期受益成为多方共识。


  方正证券认为,全国旅游发展大会明确了文旅行业的战略性地位,部委、行政区、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形成通力合作。短期看,旅游门票免减优、消费券等促进旅游消费的细节政策有望接续落地,签证政策优化及国际航空运力恢复同样可期;中长期看,优质景区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有望在当地旅游资源整合、项目报批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旅游供给端亦将迎来优化。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旅游产业获高定位,有望推动优质供给建设与整合。旅游产业优质供给的建设和头部旅游企业对产业的整合有望加速。格局优化先于需求回暖,众多板块龙头及蓝筹均受益。其中,OTA受益板块量价增长;景区板块推荐客流改善、增量项目及自身效率提升;酒店板块景气度、预期及估值均处于底部,个股效率提升有望推动改善。


  转自: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