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龙年旅游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众多景区和商圈呈现红火景象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2-16





  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大数据显示,从腊月二十三到现在,全国重点商圈的客流总量同比增长了73%。和去年同期相比,客流量排名前十的商圈中,出现了重庆解放碑步行街、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和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


  同时,人们在各重点商圈停留的时间更长,35%的人停留时长超过2小时,比去年提升2个百分点。尤其是天津佛罗伦萨小镇、武汉江汉路步行街、昆明南屏步行街,人均驻留时长排在前列,这些商圈以独特的魅力,让人们更加深度地参与其中。


  各具特色的商圈也在满足着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风格鲜明的步行街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游客。成都宽窄巷子步行街、长沙黄兴南路的外地客流占比都超过75%;在拉萨的八廓商圈和乌鲁木齐的大巴扎步行街,30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较高。独特的建筑、各类手工艺品和民族美食吸引了大量年轻的游客。


  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67.68亿元


  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22时35分,2024春节档总票房突破67.68亿,超过去年春节档整体票房(67.66亿),进入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前二。《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暂列2024春节档票房前三位。


  江苏:假期前六天接待游客超3214万人次


  春节假期,各地不断丰富文旅供给,推出主题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浓浓年味中,市民游客出游消费热情高涨,众多景区和商圈呈现一派红火景象。


  我们来看各地的具体情况。先来看江苏。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数据,春节假期前六天,截至2月15日下午4时,江苏纳入监测的634家A级旅游景区和19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3214.42万人次,游客消费总额达167.71亿元,同比2023年春节假期分别增长近一倍。


  广东:多项活动火热开展游客量持续攀升


  岭南春早,客似云来,请到广东过大年。来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天,广东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1469.9万人次,同比增长24.3%。为了让游客们过上充满岭南文化的春节,节日民俗、文艺演出、非遗体验、烟花汇演、夜景灯展等上百项特色文旅活动在广东各地火热进行。


  假期前五天,广州塔、永庆坊,深圳华侨城度假区,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佛山祖庙、惠州西湖、江门赤坎华侨古镇、潮州古城等景区景点人气高涨,游客量持续攀升。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不少港澳居民前来大湾区欢度佳节。这几天,共有超218万人次港澳居民经广州、深圳、珠海前来广东。


  陕西:人气高涨 创新活动优惠措施齐发力


  三秦大地,精彩不断。春节假期前五天,陕西重点监测的51个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18.8万人次,同比增长50.88%。旅游门票(经营)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79.75%。


  作为总台春晚分会场之一的西安,旅游人气高涨。大雁塔、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华清宫等景区的游客量保持高位运行。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今天的场次已约满。


  除了这些热门景点,还有其他好玩好逛的地方。陕西发布“文旅+体育”新春旅游线路和优惠促销措施,游客可以参与冰雪旅游、温泉体验、非遗展示、民俗汇演等活动,欢欢喜喜过大年。


  云南:主要A级景区游客接待量大幅增加


  不少人选择到彩云之南——云南过一个滇味春节,有几个地方迎来大客流。初一至初六期间,西双版纳州A级景区接待131万多人次,同比增长27%。来自丽江古城的统计数据显示,假期前半程,古城瞬时人数连续达到8万人预警数额。玉龙雪山每天接待游客数量超过3.2万人次,大理州连续单日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


  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的消息,春节假期前四天,云南省纳入监测的45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单日超92万人次,昆明西山、文山普者黑等景区及滇西抗战纪念馆游客增长幅度较大。游客接待量攀升,为确保运行安全,云南多个景区、文博场馆、演艺场所采取了预约、限流、错峰措施。


  中国游客春节遍布全球1700多个城市


  另外,今年春节,人们在10小时飞行圈外有了更多足迹。去哪儿网数据显示,直飞在10小时以上的澳大利亚墨尔本、英国伦敦、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都成为中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此外,赴迪拜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0倍以上。中国游客在这个春节不光去得越来越远,足迹在全球也越来越多。旅游平台的订单显示,中国旅客已经覆盖全球1700多个城市,到埃及赫尔格达感受艳阳、去意大利热那亚看古迹、到挪威特罗姆瑟体验北极的凛冽,很多小众的目的地也颇受欢迎,而当中的不少地方都需要提前半年预订旅游酒店。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