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艺:“演”火旅游经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0-25





  今年“双节”假期,旅游演艺演出表现格外亮眼。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2023年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4.42万场,票房收入20.05亿元。其中,旅游演艺演出场次2.14万场,票房收入10.31亿元,该类演出票房占比为市场总量的51%。结合文化和旅游部前不久公布的首批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拟入选项目名单,本报记者对旅游演艺情况进行了梳理。


  近年来,形式多样的旅游演艺项目,日益受到游客的欢迎和市场的青睐。“白天看景、晚上观剧”,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尚。旅游演艺也不再是景区的附属物和随赠品,一场高水准的旅游演艺甚至可以成为景区的爆款IP,带来颇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甚至成为一地的文化名片。


  文旅融合效应愈加凸显


  浙江省杭州市《宋城千古情》、山西省晋中市《又见平遥》、湖南省张家界市《魅力湘西》等40个项目荣登首批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据数据监测分析,“双节”期间,这40个项目市场成绩亮眼,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次占比分别达到假期旅游演艺市场总量的20.64%和26.59%。


  《魅力湘西》是张家界市文化旅游主打名片之一,该剧以大湘西地区的五大少数民族土、苗、白、侗、瑶为创作主线,通过浪漫湘西、神秘湘西、快乐湘西、激情湘西四大篇章的诠释,描绘湖南西部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作为张家界文旅融合成功的典范,《魅力湘西》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带动了脱贫就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虽然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一度停演,但自今年春节复演以来,《魅力湘西》在2022年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积极带动下,市场持续繁荣,日接待游客量不断突破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截至今年9月,魅力湘西大剧院已演出572场,接待中外观演游客127万人次。《魅力湘西》运营方——魅力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双节”期间,《魅力湘西》每天加演至4场,尤其是晚上7点场,常常“一票难求”。


  与传统的室内表演模式不同,《又见平遥》没有传统舞台和观众席,现场观众可以边走边看,并和演员进行互动。《又见平遥》通过“镖师洗浴”“灵魂回家”“大院选妻”“面舞”等精彩片段,以创新的“行走式”观演模式、“穿越感”的情境体验,带游客沉浸式感受平遥人的仁德、山西人的道义,深刻领悟晋商精神。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将《又见平遥》这个IP进行延伸,让观众可以对我们的文化进行触摸。” 如今,《又见平遥》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带动了平遥古城夜间旅游经济的发展,与平遥古城文旅项目互为补充,吸引大量游客住下来。


  《又见平遥》自2013年2月18日正式公演以来,总演出场次7100多场,接待观众近500万人次,演出收入突破8.3亿元。在刚刚结束的“双节”期间,《又见平遥》由每天2场的常规演出增至每天5场,8天演出40场,共接待观众4万余人次,门票收入830余万元。


  政府搭台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演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不少项目已成为很多旅游目的地的标配,例如千古情系列、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只有系列等品牌。新老品牌相继接力,逐步形成了地域分布广、演艺形态多、制作技术精、产业链日趋完善的现代旅游演艺产业格局。


  为进一步促进旅游演艺产业健康发展,2019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着重从提升创作生产水平、推进业态模式创新、壮大演艺经营主体、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八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及政策措施。不少省份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行动计划,充分释放文旅演艺的市场活力。


  今年4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湖南促进文旅业复苏振兴若干措施》,明确通过“+旅游”引导创建一批体育旅游、低空旅行、工业旅游、旅游演艺等文旅新业态示范基地。当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又发布了《打造示范性文旅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创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明确将以省市每年举办的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推进承办市州、县(市、区)文旅小剧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去年,河南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演艺娱乐新高地。引进国内外优秀创作团队,围绕中华文化重大IP创作一批经典实景演艺作品。依托郑州方特欢乐世界、银基冰雪世界、建业电影小镇等主题公园,创作一批特色鲜明、门类丰富的主题公园演艺精品。在郑汴洛及节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设立一批小剧场,引进创作一批小歌剧、小舞剧、音乐剧、木偶、皮影、杂技、魔术等节目。发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引领示范作用,鼓励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博物馆等创作一批沉浸式旅游演艺产品。


  有业内专家表示,新时代,旅游演艺发展将有着巨大空间和广阔前景。全国各地的旅游演艺要秉承“演艺+”的思维,将内容与运营相结合,打造旅游演艺“新模式”。


  小型沉浸式演出成突破口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申报说明》,本次旅游演艺精品项目遴选标准十分严苛,特别是四项具体要求,即艺术质量优秀、社会效益良好、经济效益突出和运营管理有效,都说明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不仅是行业重点培育的品牌项目,更是一张对外宣传推广的国家级名片。


  统计发现,此次入选的40个旅游演艺精品项目,主要分布于4个区域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东部地区表现突出,有16个项目入选;中部地区次之,有12个项目入选;西部地区入选11个项目,位居第三位;东北地区仅黑龙江独占一席,“东强西弱”态势较为明显。在故事IP选择上,入选的精品项目多侧重于朝代故事和民族文化,体裁多以歌舞、戏剧、史诗叙事和情景再现为主,虽然地域特色显著,但是主题趋同性也很明显。此外,颇受年轻群体喜爱的音乐剧、喜剧秀等个性化、精致化的演艺产品严重不足。


  有业内专家表示,小型沉浸式演出或将成为旅游演艺发展的突破口。在注重打造大型旅游演艺产品的基础上,旅游演艺公司可同时开发小型旅游演艺产品,利用当下热门的沉浸式演出形式,在景区内开展沉浸式旅游体验,既能将景区演艺化,又反过来推动演艺景区化。例如,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景区,晚间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游客可单独购票,也可与景区门票联售;白天定时演出《岳飞枪挑小梁王》《汴京保卫战》两场20分钟的中型节目。景区里还有随处可见的如高跷、气功、魔术、蹴鞠、盘鼓、皮影、木偶、斗鸡及扁钟等民间文艺项目,使得景区人气旺盛,也带动了更多人就业。(记者 王诗培 高 慧)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