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上市旅企上半年全线亏损 已有公司超前布局海外游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9-09





  截至目前,上市旅企业绩中报已披露完毕。数据显示,申万行业分类下,景点及旅游板块19家上市旅企上半年全部亏损,其中10家公司去年同期已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业绩同比由盈转亏。

  “A股上市旅游公司普遍亏损在意料之中,这是行业普遍现象。”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三大区域经济中心先后出现局部疫情反弹,旅游业迎来了疫情以来最困难的时刻。从结构上看,A股上市旅游公司主要分布在文旅(含景区、旅游演艺及其关联产业)和旅行社两大板块,这两个板块受疫情影响较大,相关企业的业绩受到了较大冲击,亏损在所难免。

  上市旅企全线亏损

  中青旅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受北京、上海等城市疫情反弹及较严格的防疫政策影响,公司经营持续承压,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8.62亿元,同比下降18.69%;因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费用压缩空间有限,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亿元。而在去年同期,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2.39万元。

  今年上半年,中青旅旗下乌镇景区以及古北水镇均一度暂时闭园,非闭园期间景区经营亦受到疫情常态化管控严重冲击;因多轮疫情反复导致部分业务延期或取消,公司整合营销业务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下降52.11%,净利润亏损0.22亿元;同期,公司旗下酒店业务以及旅行社业务亦受到冲击。

  中青旅方面同时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经营生产,加强精细化管理,持续降本增效,第二季度环比亏损幅度收窄。

  众信旅游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26亿元,同比下降59.6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85.32万元。受疫情短期冲击影响,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受益于严格管控各种费用和固定成本,公司在节约开支方面有所成效,使得报告期内费用大幅下降,亏损状况较去年同期继续收窄。

  中青旅及众信旅游以外,其余17家上市旅企亦全线亏损。“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旅游业受疫情的冲击明显更为严重,整个行业的复苏进程在二季度显著放缓,多个细分领域经历了疫情以来最严峻时刻。”程超功表示。

  尽管上市旅企上半年业绩萎靡,但在二级市场却有亮眼表现。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跌6.63%,截至9月1日收盘,上证指数今年以来跌12.5%;今年上半年,深证成指跌13.2%,截至9月1日收盘,深证成指今年以来跌21.17%;今年上半年,创业板指跌15.41%,截至9月1日收盘,创业板指跌23.74%。整体来看,景点及旅游板块走势超越三大指数走势,今年上半年,景点及旅游板块指数上涨28.86%,截至9月1日收盘,景点及旅游板块指数上涨8.68%。

  谈及上市旅企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旅游业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冲击,但旅游业在冲击过后,仍能实现较快的反弹,资本市场看好旅游业复苏态势,从而调高预期。

  已有旅企超前布局海外游

  暑期游行情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从暑期旅游市场出行人数来看,途牛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出游人次环比增长146%,8月份以来,尽管部分热门目的地出现了突发疫情,8月份出游人次环比7月份依然取得了5个点的小幅增长。

  程超功认为,今年暑期旅游业整体表现略好于预期。经历了多轮疫情反复后,旅游业界逐渐形成了“游击战”“快打快撤”的新策略。整体来看,今年旅游业的总体复苏势头可能略弱于去年,尤其是上半年与去年同期有较大落差,但下半年的复苏情况可能会略好于去年同期。

  此外,市场对于国际游复苏的预期愈加强烈。目前来看,已有上市旅企提前布局海外游市场。

  今年8月份,众信旅游宣布,旗下高端品牌奇迹旅行成为MSC地中海邮轮2024年环球航线的特别合作伙伴,为后疫情时代蓄力储能,随时迎接邮轮旅游发展新机遇。众信旅游方面表示,希望以此次环球航线为切入口,重拾出境游市场恢复信心。

  邮轮市场之外,民航市场亦在有序恢复境外航线。8月22日,海南航空宣布8月22日起复航北京往返曼彻斯特的国际航线;8月31日,吉祥航空宣布,计划10月上旬开辟南京往返首尔的航线。

  “逐步恢复国际旅行是当前国内‘六稳六保’总体布局的重要环节之一,7月份以来国际航班的供给逐步改善,签证等政策也越来越科学精准。相信随着相关应对机制的逐步完善,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国际旅行的有序开放值得期待。”程超功表示。

  魏翔预计,在今年10月份以及明年春节前后,国内旅游市场或将迎来反弹。在国际游方面,入境旅游或将最先复苏。(记者 李乔宇)


  转自:证券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