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
未来五年,智慧旅游将如何提升人们旅游消费体验?文旅主管部门、行业专家、文旅业者为您带来答案。
关乎产业发展,更关乎民生福祉
何为智慧旅游?业界认为,智慧旅游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将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引入旅游体验、产业发展及管理等环节,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去年底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完善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加大线上旅游营销力度等多项措施,旨在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旅游的发展更关乎老百姓的获得感。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在“十四五”时期,旅游目的地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水平,将对游客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影响更加明显。科技引入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和获得旅游服务的便利程度,同时也有助于保障旅途安全。
贵州省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龙广村打造的“水东乡舍”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上,投资人可实时了解经营情况,农户可上传产品供应信息,实时提取经营分红,游客则能满足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一系列需求。
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分几步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分三块内容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动实现国有旅游景区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在推进景区预约管理、流量监测、数字导览等智慧化综合服务基础上,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规范引导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在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保留线下服务的基础上,支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专门的应用程序和界面,优化使用体验。
三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让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丰富游客的消费选择。培育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在过去三年多发展基础上,上海“建筑可阅读”升级到以“数字转型”为特征的“3.0版”,已有2400余处历史建筑有了专属二维码,市民游客除了扫码获取建筑实景图、音频、视频甚至VR全景导览,还可参与线上线下多个互动活动,共同保护历史建筑和传承城市精神。
科技是桥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在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认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应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初心”。“富有文化底蕴”体现供给的充足,“文化特色鲜明”则体现供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科技是文旅融合之“桥”,智慧旅游则是文旅融合的表现形式,是文化自信的表达方式。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介绍,敦煌石窟已实现“洞内壁画洞外看”,既达到了文物保护与开放利用的平衡,也让敦煌艺术当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能够发扬光大。
戴斌评价说,到2025年,我国有望形成一个百亿旅游人次和十万亿元消费的国内旅游超级大市场,保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百分之十以上的综合贡献率。旅游要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坚持文化引领和科技支撑,才能让大众获得更好的体验。(记者 余俊杰 陈爱平)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