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本地游 温暖中国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2-19





  2021年春节假期,许多中国人“就地过年”,为防控疫情做奉献。丰富多彩的本地游,让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在身边感受浓浓年味和温暖欢乐,共享美好中国年。


  本地景区红火


  “7天假期,我和朋友5天逛了5个景点,故宫、颐和园、前门大栅栏、欢乐谷和南锣鼓巷,虽然今年不回河北过年,但北京浓浓的年味也让我度过了快乐难忘的春节。明年打算接爸妈来北京一起过年。”在北京工作的陈健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663.2万人次,同比增长3.5倍;旅游总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9倍。龙庆峡冰灯冰雪季把冬奥、春节元素融汇一体,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本地游、周边游、近郊游取代了往年的异地长线游,成为牛年春节新的旅游趋势。本地景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各地各景区纷纷推出“免费游”等惠民政策,促进本地游消费需求充分释放。携程数据显示,春节7天的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五成以上,本地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00%。飞猪数据显示,春节本地游需求旺盛,预定量同比增长660%。美食成为本地游的新动力,年夜饭、下午茶和自助餐的预订大幅增长。


  随着疫情防控井然有序,最具年味特色的传统节目——赏花灯、看花展、祈福民俗游等景区也在今年春节重现生机。据驴妈妈旅游统计,上海豫园新春游园会、南京秦淮白鹭洲公园灯会、无锡灵山胜境、拈花湾备受游客青睐。


  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本地“微旅游”是春节期间旅游消费的主角儿,该平台景区预订情况较2019年春节假期同比增长近100%。 在线预约继续成为春节本地游的“新常态”,景区虽然人多了,却很少看到排长队购票和长时间拥挤的场面。越来越多的景区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保障游客的参观体验,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完善门票预约管理制度。携程门票平台春节期间提供超过1.8万家景区预约、游览服务,覆盖1500多个城市。


  户外游园大热


  “今年过年不远游,想陪家人逛逛公园,可是门票预约真是紧张,我提前一周预约,也只抢到了初五北海公园的门票。不过公园有限流,人不太多,舒适度和体验感都挺好。”北京姑娘晓莉说。


  今年春节期间,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香山公园、景山公园、北京植物园、北京动物园、陶然亭公园、玉渊潭公园等北京市属公园首次免费开放,园内张灯结彩,布置了红火喜庆的节日景观,7天吸引了164万市民游客游园赏景。


  春节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天气晴好,主题乐园景区、年味民俗类景区、近郊踏青公园最受欢迎。来自驴妈妈、携程和同程的统计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常州恐龙园、上海欢乐谷、北京欢乐谷、成都欢乐谷、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北京乐多港奇幻乐园、北京野生动物园等主题乐园门票预订量大幅增长。


  武汉欢乐谷先后举办非遗文化演出、国潮牛市、笑脸大巡游、财神献礼、元宵花灯会等活动,为留在武汉过年的人们营造“他乡亦家乡”“欢乐近相伴”的温馨氛围。云南建水朱家花园举办开福门迎宾仪式、水上戏台“古婚礼”实景演出、石雕图案拓片展、建水紫陶拉坯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这座“西南边陲大观园”的同时,体验多样的传统习俗。深圳光明小镇·欢乐田园以中国传统新年和农耕文化为主题,打造璀璨花灯点亮田园,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国潮美食集市、欢乐野趣采摘和国风体验等活动开启了都市田园美好生活。


  云旅游热情高


  就地过年,催生了云旅游等春节出游新时尚。驴妈妈推出的文旅微综艺新春直播节目,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围绕在上海过地道海派新年,每天精选一个代表性景区,带领全国观众深度云上游览年味上海。从初一穿越千年松江,寻根广富林文化遗址,到攀登上海之巅,游上海中心;再到逛梧桐洋房小马路,武康路寻上海百年记忆;游迪士尼小镇、走访古漪园南翔古镇、打卡欢乐谷、最后在大年初七泡东方泉都,沐浴迎新。凭借其丰富性和趣味性,吸引了数十万人一起在线观看,体验不一样的云端新年。


  文化和旅游部春节前启动了“云游合家欢,就地过大年”全国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支持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旅游机构、旅游达人、普通用户等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参与并展现“就地春节活动”,鼓励和支持景区、博物馆等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丰富线上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


  游客“云旅游”热情高涨。以前过年看电视守岁,今年看直播守屏,在就地过年的背景下,旅游在发生着变化。红红火火的“云过年”“云旅游”“云观展”等线上活动令新春佳节的气氛依然浓郁,年味不减,快乐不减。


  马蜂窝在春节期间开展数百场直播,来自全球的主播让中国游客足不出户就可日行千里,写春联、非遗剪纸“百牛”赏等新国潮体验的直播热度超过40万。土耳其、芬兰、卢森堡、瑞士等海外直播也受到年轻游客的欢迎。(赵珊)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