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虽然它始于一个"暂停"的灰色冬天,但在旅游商品行业,全国各大景区、博物馆等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根据市场需求、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个性不断创新,开发系列旅游商品,不断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特色品牌有创新
2020年11月8日,2020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颁奖典礼在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的641家企业和机构集中展示了参赛作品。这些作品大多由各省市自治区举办的旅游商品大赛选拔而来,参赛单位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物产资源和特有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创新,打造出极具个性化的旅游商品。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秘书长、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专家组组长兼评审委员会主任陈斌介绍,今年的参赛作品有生活化、科技化、特色化、时尚化等特点,涉及吃穿用等各个方面,仿佛把超市都搬进了比赛现场。有大量企业第一次参赛,并带来了不少惊喜。
获得大赛金奖的"虎小将"文创系列产品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选送。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参照馆藏文物中极富南越特色的文物,采用不同工艺和原料,精心设计了200余种文创产品,组成了文化用品、生活用品、时尚服饰、摆件系列、专题书籍、非遗系列、"虎小将"IP等共七大系列。其中,以"错金铭文铜虎节"为原型的"虎小将"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物IP形象。虎节造型为蹲坐在地上的猛虎,上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驲"字样。文创工作人员提炼了一系列关键元素,设计出一只勇猛有力、虎虎生威的小老虎形象,并将其命名为"虎小将"。目前,"虎小将"文创IP系列已开发了公仔摆件、定制版保温杯、文具套装、钥匙扣、五折防晒伞等系列产品,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由河北古城香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菩提·古法熏香养生系列"香文化产品因符合大赛"突出健康生活"主题而获得金奖。古城香业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苑传统制香技艺保护单位,其古法熏香产品不仅可以用来养生保健、修身养性,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陈斌表示,旅游商品要围绕生活、需求、科技和未来进行设计,最好能体现出特色文化、特色物产、特色工艺和特色品牌。因此,设计者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勇于创新,注重旅游商品的新类别、新功能、新口味、新品种和新器型,层层推进,以"新"带动发展与进步。
文创营销有新意
2020年,虽然疫情使旅游行业步履艰难,但各个旅游商品企业和文创研发单位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不断寻求合作机会,制定个性化产品研发方案,以期实现逆境突围。
如今,依托馆藏资源,开发集审美、文化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文创产品,已经成为许多博物馆的共同选择。同时,博物馆将内容数字化与在线教育、艺术普及等功能密切结合,并灵活运用5G、全息投影等新兴数字技术,让文创产品更具沉浸感和交互性。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见证了云端带货的巨大潜力。2020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海南省博物馆开展了丰富的线上展览和直播活动,通过"直播+销售",促进文创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借助数字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文创营销模式的典范是故宫博物院。除了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传播平台等新媒体上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普及历史知识,吸引大众关注,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也是故宫博物院吸粉的一大利器。该节目第三季最后一期中,臻味坚果联手《上新了·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魏晨、聂远,以及西安美术学院、江南大学的学生,共同推出了两款"臻味坚果X上新了·故宫联名坚果礼盒",将紫禁城600年文化元素与年轻设计力量相结合,美观且实用。
老字号品牌企业也不甘落后。海南南国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已深耕海南"椰味食品"多年,形成固体饮料、糖果、休闲食品、果蔬制品、调味品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300多个规格的系列产品。最近,海南南国食品实业有限公司结合年轻群体的时尚玩法,推出了一款椰子大礼盒盲盒产品,包含"向往的椰家""理想生活礼包""乘风破浪的小姐姐"等八大主题盲盒,以及椰子粉、椰子片等8种不同食品的搭配,新意十足,受到消费者欢迎。
非遗扶贫有新绩
在今年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文旅融合主题馆的"非遗+旅游"展区,各种各样的非遗文创产品引来游客围观。来自全国10余个省份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做展示与技艺表演。
近年来,不断有非遗产品融入现代元素,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引领国潮,并带动扶贫就业。在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的苏绣小镇,长1700余米的绣品街、占地8000平方米的中国刺绣艺术馆和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刺绣艺术展示中心,形成了"一街、一馆、一中心"的产业集群优势。其中,旨在定向培养创新型刺绣人才的苏州工艺美院织绣班是镇湖街道聚力推进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众多苏绣艺术家应邀到织绣班担任教授,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高素质苏绣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12月23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家级贫困县共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1000家,为当地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比如,西藏自治区尼木县设立了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受益群众达56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的石丽平是松桃苗绣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学员。2016年,她参加研培计划后,以自己创办的企业为主体,培养了1万多名绣娘,带动了28个乡镇的3800名妇女就业。
从文化和旅游部到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从各大文化和旅游领域博览会到各大网络平台,2020年非遗产品的线上直播推广、销售都是主办方的热门项目。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会同商务部流通发展司、电子商务司,国务院扶贫办组织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8个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据不完全统计,有近6500家店铺参加此次"非遗购物节",涉及非遗产品8万多种、各级非遗项目约4500项。(记者 王诗培)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