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勾画城市记忆 星寰描绘片区未来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27





  2020年,位于海珠广场片区的星寰国际商业中心(下称:星寰)办公楼迎来丹麦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下称:丹领)的入驻,一段跨越200年的全新篇章因星寰而得以续写。清朝乾隆皇帝年间,随着仅留粤海关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广州十三行日益繁盛,带动了现今沙面至海珠广场的片区,即大家熟知的长堤。200年前的1820年,丹麦于长堤十三行设置丹麦商馆以开展经济、文化等交流,首任丹麦领事就是在这里办公。光阴似箭,200年后丹领再度回归;岁月如歌,长堤成为了广州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代名词,见证繁华的景象从未远去。


1.png

1972年晨曦中的长堤(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广州越秀发布)


  彼时,几乎所有亚洲、欧美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十三行开展贸易,众多的洋行、商铺以及外国商馆林立于此,热闹非凡。清代至民国时期,在十三行的带动之下,其所在的长堤一带成为了广州的行政、金融、商业、工业、娱乐、交通中心。在行政上,中国最早的新式海关建筑大钟楼是粤海关博物馆前身;孙中山先生也在此地创办了中央银行,助力金融业发展;金融业带动商业发展,中国第一批现代百货公司南方大厦、保持“广州第一高楼”地位长达30年的爱群大厦等在片区内拔地而起,众多里程碑式的商业机构和建筑形成了广州近代城市经济商业发展的雏形。能源工业是支撑现代经济商业发展的根基,华南地区最早的商办电厂——五仙门发电厂亦在此投办建设。为加快广州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满足市民快速增长的生活需求,广州第一座跨江桥海珠桥也在此建设开通。彼时的长堤一带成为名声在外的“十里洋场”。


  新中国成立之后,位于长堤的海珠广场建成,作为广州唯一的滨江广场,这里是广州建国后最早的商业文化活动中心。为广州的传统城市中轴线起到画龙点睛的强化效果,并长时间担当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1959至1974年间,共计32届广交会在此举办,留下了一幅幅中国外贸的历史印记。


2.png

珠江北岸发展规划图(图片来源: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文件)


  时至今日,在“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课题下,广州市出台《广州市珠江北岸(沙面岛至海珠广场片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为《规划》),让长堤发展迎来全新契机,成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作为片区核心之一的海珠广场更是备受关注,其品质提升工程初见成效,不仅体现在绿化、环境、交通沿线微改造上,在经济产业上也得到了极大升级。坐落于海珠广场核心位置的星寰,作为片区全新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成为这一波城市区域升级中的重要助推器,也吸引了一众星级企业及机构进驻,而这一切与《规划》中所提及片区的商贸、金融、休闲旅游等相关内容均有着紧密联系。


3.png

星寰国际商业中心实景图


  丹领入驻星寰,印证了城市的繁华之地从未变改,沙面至海珠广场的长堤一带依然延续着这座城市经济、文化、贸易的窗口示范作用。伫立于此的星寰,环抱珠江景致,在新旧之间浑然天成,融通广州历史与未来,成为珠江北岸城市风貌的全新风景。星寰作为越秀区近年罕见的地标式大型城市综合体及市级重点项目,更带给广州充满活力的全新“工作生活新融和”理念。星寰规划总体量约304,000平方米,共分两期,其中第一期的"星寰一"由约76,000平方米一站式娱乐购物休闲广场及约89,000平方米T1、T2双子塔高品质办公楼所组成。在这里办公、购物、休闲,每个人都能拥有和以往不一样的精彩体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形态新平衡。而随着更多星级企业及机构的进驻,星寰更将成为片区内成就无限机遇的实力载体,助力片区营商环境与产业结构的全面提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