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广州市房票安置实施方案》审议通过,广州市成为首个推行“房票安置”的一线城市。据中指研究院监测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河南洛阳、广东佛山、四川南充及达州、江苏东台、浙江义乌等超50城推出房票安置政策。房票如何使用?与传统征收补偿方式相比有何区别?其他城市是否会跟进?
各地政策不同
房票,通常指被征收人房屋安置补偿权益货币量化后,征收人出具给被征收人购置房屋的结算凭证。即在被征收人与征收人签订补偿协议后,将被征收人可获得的权益转换成一张可用于购置房屋的票据。可以说,房票安置是在实物安置补偿、货币直接补偿基础上新增的一种补偿方式。
各地房票政策不尽相同。比如,江苏东台加大征迁房票补贴力度,按购房面积给予每平方米800元奖励。浙江义乌鼓励集聚建设安置对象将其高层公寓权益面积置换成房票,使用房票的安置对象将在原集聚建设政策15%的补助基础上,再按集聚建设房票面值给予20%的政策性激励补贴,这意味着将原本的实物安置面积置换成房票,再拿房票去市场上购买新建商品住宅,可以获得更多补贴。
房票政策成为一些地方的房地产新政。“常山发布”微信公众号2月5日发布的房地产新政显示,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将“优化生育购房补贴”,对于生育3孩的家庭,现城区人均居住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在常山县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且面积不小于120平方米,一次性发放房票20万元;满足以上条件且已申领农民“集聚券”的家庭,发放房票再增加10万元。
2023年4月,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推出优化生育政策13条,其中提到,对无房户或现自有房(商品房)人均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的3孩家庭,购买商品房时一次性发放30万元房票。
有望带动市场
记者了解到,房票安置始于2014年,在上一轮棚改中被三四线城市广泛运用,在去库存方面发挥过较大作用。一般而言,房票面值含有奖励补偿,普遍会高于货币直接补偿金额,在购买商品房时还有额外的价格优惠。同时多采用实名制,避免房票套现行为。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房票的使用条件及补贴奖励规则对房地产市场有一定带动效果。
以义乌为例,2023年2月底,义乌推出房票安置政策,在高额补贴下,房票安置工作推进较快,在政策推出后的63天内,10亿元房票被置换使用,销售总金额达21.46亿元,对当地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有明显带动作用。
此次广州发布的房票方案中,要求在房票凭证上标注房票类型、购房地址、票面金额、政策性奖励金额、使用兑付期限等信息。获得房票的居民或其直系亲属,可以在政府指定的房源中购买新建商品房,有效期为18个月。
此前,广州的旧村旧城改造工作主要向征迁居民提供安置房和货币补偿两种方案,现在又多了房票这一选择。如今,被征收人可以自主灵活选择复建安置、产权调换、货币补偿、房票安置等其中一种补偿方式,也可以选择其中几种补偿方式的组合形式。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记者,推行房票安置,一方面是为了缩减安置周期,降低改造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商品房的库存去化。
据悉,广州首轮发放的房票在总价基础上额外补贴1万元。陈文静表示,广州首批共发放8张房票,1月末再次发放第二批8张房票,整体发放数量较少。具体效果如何,仍需后续更多城中村改造项目推广落地进行验证。
具备独特优势
当前,相当一部分城市仍面临住房市场新增需求偏弱、新增住房供应规模仍较大的问题。
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表示,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新增住房需求有3个潜在来源:刚性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及因城市更新、原有住房拆除而导致的被动住房需求。在操作层面,房票是强化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程与新增住房需求规模提升联系的有效形式。
陈文静也指出,房票安置实现了“边征收、边购房、边入住”,可大幅缩短拆迁周期,也可定向为本地去库存,还可以拉长支付节奏,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
从平衡住房供应关系、更好利用资源的角度,李宇嘉建议房票政策应该大范围推出,且应“一区一策”,在供应量大、去化难度大的区域,增加房票安置的力度,包括财政补助、开发商让利等,释放房票安置对区域供求关系的平衡性。
吴璟认为,在传统征收补偿方式中,“拆一还一”的实物安置模式理论上并不形成新增的被动住房需求;货币安置可以形成新增的被动住房需求,但其作用可能因被征收人将部分乃至全部补偿款移作他用而减弱。
相比之下,房票通过发挥地方政府政策性奖励的引导作用,对提振新增住房需求的效果更直接、更明显,这是近期一些城市积极采用房票模式的关键原因。吴璟建议,房票模式还可以进一步改进,除了直接用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外,还应当允许房票用于购买二手住房,从而在打通换房链条、提振改善性住房需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记者 李 方)
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