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线城市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导致一些地区工业用地存在供应紧缺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新型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土地集约利用有了新的可能,为各地破解用地难、提升产业发展能效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
自去年年底以来,深圳相继推出了“工业上楼”行动计划,发布“工业上楼”项目审批实施方案。“工业上楼”是指让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生产的一种产业新空间模式。当前,“工业上楼”模式已在各地逐步推广,并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这无疑是一种破解工业用地难题、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新路径。
首先,需要注意“工业上楼”应深刻把握工业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需求。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企业对生产工艺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且厂房租金与企业能否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运营密切相关。推进“工业上楼”要有前瞻性布局,避免盲目建设。在前期设计中,要有清晰的产业定位,前置实施招商引资计划,全面厘清企业生产所需;在实际建设中,要从生产环节、空间规划、物流运输等各角度,建设个性化、多元化的功能空间,使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适配,并逐步探索形成标准化的规划建设模式;在后期运营中,还应突出“工业上楼”公共属性,制定出台相应的租金补贴政策,让工业企业能够“租得起”“住得下”。正如深圳提出的“量体裁衣”“一企一案”等建设模式,“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的供给模式,以及“可租可售”的灵活模式,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生产与发展需求。
其次,“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是探索“工业上楼”的重要议题。“工业上楼”不是简单地建设“摩天工厂”“空中厂房”,而是探索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新型空间载体,其目标群体是处于发展之中且未达到独立拿地标准的中小型成长企业。当这些企业有了自主稳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后,必然会与周边区域形成密切的产业联动,带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由此可见,“工业上楼”作为新型集约化的产业空间,园区的建成仅是产业发展的起点,应破除传统粗放式工业园区管理模式,通过实施精细化服务体系,围绕城市产业规划和布局,持续强化园区产业特色,避免同质化企业招引,以企业梯度化发展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最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工业上楼”的目标。高效集约、稳定的产业空间是吸引企业入驻的前提条件,完善的产业生态保障体系是形成产业虹吸力的根本所在。应从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配套、人才吸引、营商环境优化等多维度着手,不断丰富园区内涵,搭建涵盖智力支持、科研创新、投融资等在内的创新服务平台,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效,逐步构建并完善涵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此实现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的双聚集、双提升,从而为工业提质增效夯实根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杨阳腾)
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