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以及前期疫情积累的需求释放,1-4月份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均同比上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尽管房地产市场需求出现恢复迹象,但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建设仍在下降,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和改善民生,仍需要继续努力。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5514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住宅投资27072亿元,下降4.9%。
商品房销售额增速连续两个月同比转正
从销售端情况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76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商品房销售额39750亿元,增长8.8%,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8%。
付凌晖提到,去年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呈现下行态势,一些地方出现了商品房交付困难。为了保障民生,稳定房地产市场,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调整优化住房、信贷等相关政策,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大保交楼力度,效果逐步显现。
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指出,今年以来住房支持政策的积极成效持续释放,居民住房消费信心改善,带动住房销售市场回暖。2023年1-4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7%、11.8%,增速较1-3月分别提高1.3个、4.7个百分点。1-4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额绝对规模仅低于2021年峰值水平。
各区域中,东部地区市场恢复较明显,1-4月,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5%,销售额同比增长15.7%,较1-3月增幅分别扩大3.1个、6.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增幅为各地区最高;中部和西部地区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均下降,其中中部地区降幅收窄。
从4月单月情况看,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指出,4月单月的数据表现并不乐观,还应重视销售端数据恢复力度较弱的问题,4月单月销售面积环比下降48.9%,同比下降11.8%。4月单月的数据呈现较大的回落,一方面是季节性的回落,但下降幅度较大也预示着本次市场的回温热度持续性较弱,后续还需更多政策提振市场。
另根据中指数据,4月以来,市场情绪有所回落,重点城市“五一假期”表现较为平淡,上周成交规模在低基数下环比有所增长,但购房者置业信心仍偏弱,市场预期并不稳固。短期来看,进入二季度,伴随着市场情绪的转弱,各地优化政策的跟进节奏或有所加快,热点城市政策亦有空间,但市场分化态势或更加明显,热点城市在供给放量、土拍情绪上升等因素带动下市场活跃度有望保持,而多数城市市场调整压力仍然较大。全国来看,供给支撑下,预计5月新房销售将保持一定规模,叠加去年低基数下,单月同比或继续增长。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状况有所改善
付凌晖提到,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需求较快释放,商品房销售有所恢复,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出现上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状况有所改善。
从房企资金看,受到市场销售改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6.4%,降幅比1-3月份收窄2.6个百分点。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提到,在一季度市场回升的带动下,行业资金压力缓解,销售回款资金来源同比转正。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同比增速呈现正增长,分别增长4.0%及2.5%,但目前行业企业对资金的用处较为谨慎,尤其是并未传递到新开工端,这主要是由于房企对于市场投资信心仍较为谨慎,尤其4月单月数据表现不佳,房企新开工意愿体现在房企持续观望。随着政策端对于融资的支持,预计后续行业资金压力进一步缓解,但资金是否流入到供给端还依赖于市场的回温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5514亿元,同比下降6.2%,累计降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王小嫱提到,1-2月在市场快速回温的支撑下开发投资降幅收窄,3月份开发投资同比降幅再次扩大,4月累计降幅同比进一步扩大。房企投资信心恢复力较弱,主要体现在新开工意愿上,仍呈现大幅下降局面,竣工意愿呈现增长趋势。随着3-4月以来热点城市土拍市场呈现明显升温迹象,预计二季度房企新开工意愿上升,开发投资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31220万平方米,下降21.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2900万平方米,下降20.6%。房屋竣工面积23678万平方米,增长18.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396万平方米,增长19.2%。
截至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4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5.4%。
转自:澎湃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