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口来袭 “大语文”教育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2-12





  随着教育考试和教材改革的推进,“大语文”成为新的投资风口。在各路资金的簇拥之下,各种培训班应运而生,内容参差不齐、五花八门,让人瞠目结舌。专家指出,做好“大语文”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绝非是以其为噱头的浑水摸鱼。


  伴随教育部从教材、考试等多环节改革的推进,全教育界甚至全社会都把语文学科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在消费需求明确、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全民推崇国学文化等多重因素催热下,一直不温不火的语文教育终于迎来风口,被冠以“大语文”概念,引起一众资本竞相角逐。


  多方改革 重塑语文学科内涵


  一直以来,在学科培训市场生态中,英语是家长用户普遍认为紧迫性最高、培训机构必要性最高的课外辅导品类,其次为兴趣素质,再次为数学,语文培训则较容易被忽视。所以,当传统培训领域厮杀成红海之时,却没有产生对应语文科目的行业“领头羊”。


  然而,自2018年起,一众以英语、奥数起家的培训巨头们,纷纷对大语文抛出了橄榄枝,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年内就有至少16家教培机构涌入赛道。专家指出,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扬眉吐气,搏得“C位”出道,其背后具有多重因素。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新高考、新中考改革之路拉开帷幕。经过四年六省市试点后,2018年初,全国17个省市同时启动新高考改革。


  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来看,高考的三大变革,变化最大的科目就是语文。新政策下,选考科目的“6选3”、数学命题难度下降、英语的“1年2考”等,均使这些科目成绩的区分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但唯独语文学科,因增加了对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而提升考试广度和难度。这意味着对于长期养成型的语文学习,考生必须开始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今年9月,“部编版教材”在全国统一铺开。新版教材中,首次在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加入古诗词,六个年级共收录128篇,约占课文总数30%,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7%;初中教材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平均每个年级学习40篇左右;高中更甚,教育部特别指出,新课标高中语文必背篇目从14篇增加到72篇。


  在增加古诗文占比的同时,新课标还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内容的相互融合。并将之作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宗旨性概念,统领整个课标。


  教育学专家刘维东指出,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应试为主。只注重生字、拼音、生词、造句、修改病句、语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美文赏析的课堂五步走,教条死板,全然谈不上欣赏。其次,学习内容、考试范围都局限于课本的桎梏,背生字、背诗文、背修辞、背艺术手法、背作文模板,只要将“背”字贯穿平日,就能在考试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枯燥且乏味,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之美”。


  今年暑期开学后,全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完成大换血,大幅提高了古诗文比例的同时,更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出100万字的严格要求。通过广泛阅读的机会,打破语文的课堂边界,让学生自幼便接触历经时间考验的文学经典。


  教学要求方面,其精髓在于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着眼论世知人,为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基础。相比于过去对字、词、句知识点和阅读写作能力的考察,外延更广,不在仅局限于应试高分,而是融合了中外文学史、国学、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也融入了自然地理、科学技术等跨学科领域,更加侧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乱象丛生 大语文成型尚需时日


  从高考和教材的改革不难看出,语文在升学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并逐渐引起家长的重视。但语文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考点多、范围广、见效慢,最需要长期积累,很难临阵磨枪。不少家长对记者坦言,随着高考理科难度逐步降低,用数理化拉开差距变得越来越难,语文的区分作用日渐显现。年级越高,就越能深刻理解语文的重要,现在班里总体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具有优秀阅读能力的孩子。


  不少投资人预测,虽然中小学语文培训用户渗透率仅为22%,但作为未来区分度最大的学科,极有可能成长为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当庞大增量空间与未经深耕的市场两相碰撞,先天构成了独角兽诞生的有机条件。因此,众多教育机构纷纷加码布局语文培训赛道,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抢滩登陆,推出自己的“大语文”教材,希望借此提升业务占比,抢占增量来源。


  记者梳理当前市场产品发现,业内资本争相逐利,不仅没有形成相应的教学典范,反而将其变成大杂烩和大噱头,乱象丛生。


  为了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家住北京海淀区的李女士试报了市面上多个相关培训班,都没有期待中的惊艳。她告诉记者,当今的大语文培训高度同质化,大多是走填鸭式教育的老路,课程设置得非常多,却都是蜻蜓点水大而无当。如果非要说区别的话,就是教学形式更为浮夸,多了一些八卦和故事,距离真正的大语文素养相去甚远。


  相关从业者表示,高考、教材改革所赋予语文学科的全新难度、广度和深度,并不是传统语文学科教育与培训的简单升级就能达到的。这对教师水平、课程设置的要求非常高,现阶段的教学质量难以量化和定性把握。而且,作为全新的领域,大语文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课程设计方面都还处于试水阶段,完全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


  其次,传统培训等的流量红利已经过去,语文作为行业生力军,毋庸置疑地肩负下一个教育行业的爆点使命。当各机构致力于占据市场份额时,就难以用心打磨、设计。很多课程未经论证和实践检验,就已经被高举“大语文”的招牌跑马圈地,教学成效自然不高。


  刘维东指出,语文科目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目前的持续升温,表面上看离不开教育、新高考制度的改革等风向标的助推作用,但实际上也说明古典文化正在以新的形式重新焕发生机,是国家崛起、民族自信提升后,全民推崇国学文化并日渐挖掘内涵过程中的必然体现,相关产业的形成、壮大就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学习方法,刘维东认为,语文没有大、小之分,真正有价值的语文只有一个,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在统一,是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运用。此次改革的立足点,也是提升阅读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思维通透、审美能力与感受力,致力于文学素养以及个人修养于一体的综合,绝非以大语文为噱头的浑水摸鱼。高级思维与审美本身就是有门槛的,教好不易,但也不能因此就迎合市场,偏离方向。毕竟,考好语文惠一时,学好语文惠一生,若以此观之,语文教育观念成熟发展尚需时日,任重而道远。(记者 刘波)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农村学前教育:不可忽视的“最短板”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同时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017-03-23
  • 全国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课程标准将要出台

    3月6日,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全国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宣布:“根据教师工作司的工作部署,今年将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培训课程标准,指导各...
    2017-03-24
  • 语文教材编者还可以更“较真”

    语文不是历史,但也要守住真的底线。我们期待,教材编者能够更“较真”,对涉及史实的内容抠得更细。毕竟,如果连我们的教育都是虚假的,又怎能指望构筑出真诚的灵魂?
    2017-03-24
  • 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联盟成立

    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联盟(缩写为:CSE-ASTIE)日前在京成立。该联盟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由国内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组成的教育创新协作体。
    2017-03-27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