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小学校长论坛 聚焦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中小学变革创新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30





  当前,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关乎人工智能的讨论日益升温。作为教书育人、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领域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哪些改变?又带来了哪些挑战?教育工作者又当如何应对呢?近日,第六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京举办,与会嘉宾围绕“智能时代:中小学的挑战与选择”展开讨论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党委书记刘小惠认为,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从广度、深度、速度上影响着教育模式的变革和教育生态的重构。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最关键的阶段。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者需要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需求,着力为培养人工智能高新人才奠定基础。她介绍,人大附中目前已在校内构建了一套“人工智能+X”的体系,打造了人工智能大课堂,开设了20多门相关课程,并初步构建起了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的教育生态。

  “人工智能呈现出的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教育的各个领域,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田慧生表示,要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引发的全方位教育变革。他建议,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以敞开、反思和追问的态度,认真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变革方向;其次,积极开展教育人工智能的多层次、前瞻研究。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创新的有效策略;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探索力度,逐步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先案例,引领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田慧生提醒说,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人工智能不会淘汰教师,但如果教师不懂人工智能,则可能被淘汰。我们要审慎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性教育挑战,在积极推进教育智能化的同时,从理念、技术、方法层面,逐步探索,踏实走好未来智能教育发展之路。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使教育概念、场所、途径发生了较大变化。

  顾明远指出,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重要挑战。他认为,“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互联网使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目的不会变。信息技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的环境和教育方法,但技术、知识手段不是目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育人、培育人才的初衷没有变。“教师永远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主旨报告环节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我们需要积极努力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但是它对于教育的颠覆性变革还远未到来。”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陶西平在题为“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报告中指出,“发展教育终身化、促进教育的公平化、促进教育的个性化”是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三大目标方向。陶西平认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的开发,应当为人所控。人工智能的部署应当服务于人并以增强人的能力为目的。人工智能对于我们孩子的培养,首先不在于说教,还是在于培养孩子们对人工智能的感觉,只有当孩子们对人工智能产生情感认同,产生乐趣、生活,才有可能引发孩子对于认知的苛求,产生探索的兴趣。他强调,人工智能和教育融合的过程当中,应制订保护法规和监管框架,保证对学习者进行合乎伦理的、非歧视的、公平、透明、可审核的使用。

  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在随后的报告中解析了智能时代学校教育变革的9大特点: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人文性更加凸显,知识教育本身将让位于情感、创新于价值;人类教育发展的特征,教育的全域性越来越明显,教育的边界,在进行消减和重构;教育将从封闭的教师个体教学走向开放集智化教学,实现人类教育资源的重组;教育的自组织性,从班级授课制走向学习共同体;教育的个性化,课程供给的定制化,未来课程的供给从学生围绕着统一课程来转,到学校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来配制资源;教育的综合化,课程组织从分科走向综合,未来每一个学科的课程结构都是双轨的,即“学生课程+学科实践课程”;教育的建构化,课程实施应从身心的分离和身心的合一,让学生的学习回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教育的智能化,走进人机协同时代;教育的合作治理,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化治理。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余胜泉在报告中解读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所扮演的12种角色。他认为,从长远来看,知识性的教学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能取代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未来教师的工作形态会发生实质变革。未来的教育是人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时代,人工智能将取代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教师要发挥人类的创新、复杂决策。比如团队激励、情感激励、引领创新都是人类教师不可被替代的东西。“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启迪,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该更关注学生的灵魂和幸福,激发学生的求知本性,使得学生更具有创造性。”

  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分享了“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变革随想”。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促进学习的个性化,促进因材施教,促进教与学关系的优化。人工智能是教育的很好的辅助工具,未来的教育应该是教师和人工智能教师协同存在的时代。优秀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一定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

  活动当天,围绕主题所设计的6个分论坛同时在首师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十中学等中小学同时举办,来自全国30多所中小学的校长就基础教育现代化、高中育人方式创新、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等主题深入交流。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全国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课程标准将要出台

    3月6日,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全国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宣布:“根据教师工作司的工作部署,今年将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培训课程标准,指导各...
    2017-03-24
  •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有了新标准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办法》根据近年来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要求,着力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指标科学、程序严格的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
    2017-04-11
  • 教育部:鼓励中小学校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安装监控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学校食物中毒和传染病进入多发时段。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学校和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控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实现食品制作实时监控,公开食品...
    2017-04-18
  • 全国1.43亿中小学生将获免费教科书

    据财政部官网5月10日消息,中央财政近日下达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预算1170亿元,比2016年增加约70亿元,增长6 4%。全国1377万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1 43亿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将获得免费教科书。
    2017-05-11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