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发展成果丰硕 向质量全面提升阶段迈进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8-03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筚路蓝缕,团结奋斗,中国基础教育从世界人口大国的末位走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前列,义务教育的保留率走到高收入国家前列。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8万所,招生3469.89万人,在校生1.50亿人,专任教师973.0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2%。其中,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9%。
 
  这个成绩创造了14亿人口大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奇迹,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世界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推进普及义务教育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把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并长期坚持。
 
  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中规定:在全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义务教育。
 
  1956年颁布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内规定: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在5年内或者7年内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国家宪法确定要在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义务教育法》,修订后的该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随即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快速发展的序幕。
 
  2008年秋天,在16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试点后,全国所有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2011年,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2016年7月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巩固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2017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教师刘晨成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这是党和国家不断为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而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中国经验”,例如关于义务教育的战略问题,包括人才培育模式和观念,培育机制和激励教师等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几年来我国教育统计数字很乐观,入学率上升,文盲率下降,数量增加,大学扩招和扩建,使得中小学的招生出现繁荣,相应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识到。”
 
  互联网+助力义务教育
 
  “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科技兴国、教育强国的战略下,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
 
  互联网以其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优势,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大山中的孩子可以同步接受优质教学与教育资源,有学习困难或障碍的学生可以获得个性化辅导,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进入同一个“课堂”协作学习,教育管理者可以从大数据中获得教、学、评、测的全链条信息……
 
  它的出现,一方面可以用科技“抹平”城乡教育和中西部教育的“鸿沟”与差距,例如有段时间,东部地区的课堂采取直播的方式给西部的学生学习,这样的方法即为用互联网+教育资源,以此来让东西部地区的教育同步发展。这样的一种尝试,开创了互联网助力义务教育的新局面。
 
  国家也看到了其中的利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例如在原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基础上,对覆盖城乡的“互联网+义务教育”制定战略规划,明确城乡一体化互联共享教育发展目标、建设标准和要求。同时,建立健全城乡学校结对互助机制助推“互联网+义务教育”,建设一批“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进行推广,设立专项资金等。
 
  2018年11月22日,首个获批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启动建设工作,将在5年建设期内多措并举实现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和现代教育治理五个方面引领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教育”模式。
 
  刘晨成指出,这些政策,体现出国家对于义务教育深厚的关切性,反映出我们希望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不断缩小东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和条件差距的决心。
 
  高永安说道:“互联网加入教育,扩展了教育的空间,使教育不再是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
 
  刘晨成表示,采取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满足了全民对于教育的公平、均衡、质量、个性化等问题的需求,让学习者能够更加自由、有效学习,促进资源和机会平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质量和营造公平竞争氛围。
 
  互联网对于国家而言是好事,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言更是好事。刘晨成表示,“互联网+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政策的不断鼓励,势必会对既有的教育评价改革、优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组织重构、师生活力激发等方面有革命性的功效,倒逼改革,从而更加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机制完善和质量提升。
 
  补齐教育薄弱地区短板
 
  农村是“短板”,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是“短板中的短板”,是基础教育的薄弱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国家下了更大力气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办学改善。
 
  首先,采取专项的资金支持。例如党中央、国务院等,除通过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之外,还对一些专项民生问题进行政策倾斜,设立了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据了解,2000-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总额为2853亿元。
 
  其次,采取政策性的偏向与鼓励。例如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等。仅仅就这个方案来说,其目的在于将教师资源均衡化,通过政策上的鼓励来缩小这些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还曾强调,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此外,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对口支援”等等,这些政策都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缩小教育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仍不均衡。
 
  第三,引入市场力量以丰富和支持义务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办学体制不断多元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义务教育的民办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办教育供给不足的状况,帮助实现了部分适龄人口的受教育权利,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力量。引入市场就会弥补公办义务教育上的不足,云南红河某自治州、贵州等民族地区就采取了这样的方式,而且效果不错。
 
  另外,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基础的设施设备。比如,《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提到,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对于乡镇寄宿制中心学校,要按照标准化要求,加强宿舍、食堂、厕所和体育运动场地建设,配齐洗浴、饮水、取暖等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设备,全面改善学生吃、住、学、文化活动等基本条件,满足偏远地区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
 
  刘晨成告诉记者,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需要强化和提升。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是采取底部攻坚、补齐短板,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行改革。尤其是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对在乡村有教学任务的教师给予交通补助等。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偏斜。
 
  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到2000年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2007、2008年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到2018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义务教育的发展成果丰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全面普及,目前正处于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新阶段。
 
  谈到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刘晨成指出,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取得了不少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不断提高;第二,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增强,这样的综合素质既是学习成绩可以予以体现,也是身体素质可以予以体现;第三,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通过不断的均衡化,政策化倾斜,综合中西部的教育平衡性,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择校更为容易;第四,人模式不断创新,比如“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卓越人才计划”等。第五,满意度不断提升。
 
  刘晨成认为,就精准脱贫来说,扶贫先扶智是对的,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缺乏“智”的脱贫,是很难真正脱贫的。进一步说,如何实现“智”的提升,则就需要教育,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和支持,这就无形地指出了我们还需要在资金,政策等层面对教育进行支持,从而改变他们的现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就教育均衡化发展来说,教育是民生,也是权利,尤其是义务教育,更是要保障每个人享有这样的权利。但要达到绝对的均衡不太可能,只能说,作为“看不见的手”,政府要去协调而不能全部抛给市场来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那样只会导致“教育的极化效应”,农村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偏远地区,老区等群众继续贫困、发展不足。因此,“扶贫先扶智、治穷必治愚”、“精准发力,均衡城乡资源配置”,就会创造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这正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高永安表示,未来,应该从应试教育、教育等级、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入手,对我国教育体制机制进行改革。首先要在整个教育环境和理念上,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弱化应试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缩小北上广深和广大西部之间的差距,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的差距,让教育更加趋向于公平。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份意见,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文件。
 
  面对新问题,应对新挑战,《意见》搭建起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四梁八柱”。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新时期,只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协同参与,这场义务教育的质量攻坚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记者 赵碧)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

    今天,教育部召开第五次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就国务院办公厅于7月28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2017-09-06
  • 140余编者耗时5年 国家统编义务教育教材改了什么

    140余编者耗时5年 国家统编义务教育教材改了什么

    国家统编义务教育教材经历了漫长的改革,本文从国家认知、教育制度沿革和尊重认知规律等三个方面探讨我国统编义务教育教材的编辑历程。
    2017-09-27
  • 教育部:全国超过八成县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

    自2013年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不断增加,新建改扩建学校约26万所,增加学位2725万个,补充教师172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243万人次。
    2018-03-01
  • 教育部全面规范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竞赛活动

    近日,教育部印发公告,全面清理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公告》指出,原则上不得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未经教育部批准,各类竞赛、挂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动不得冠以“全国”字样。
    2018-03-23

热点视频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