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梳理我国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历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以及存在各种问题。问题大致可分为四类,即乡村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的地位孤立化、资源稀缺化、关系断裂化、生态危机化等复杂问题。
(一)乡村教育的“地位孤立化”
陶行知曾说:“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传统观念中,乡村教育是乡村社会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占据乡村文化的中心地位,承载着乡村人民的希望与教育的责任。目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教育逐渐被孤立于边缘地位,相对于城市而言,逐渐被演变为“落后贫穷”的代名词。
1.地理位置的边缘与孤立化
“老少边穷”地区是对乡村大多情况的反映,这些地区的划分使人们对乡村地区的认识更为局限。乡村地区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城市中心,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相比占有地理优势、发展优势以及资源配置优势。
2.乡村教师身份的孤立化
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与作用。由于地区的偏僻、交通的不便捷、培训学习机会的缺少,致使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随时间推移逐渐拉开差距,并且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乡村教师不属于城市教育者;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作为乡村外来人员不能较好融入乡村社会与乡村文化中。因此,乡村教师身份处于一种孤立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
3.国家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
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差距化变大,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乡村扶持与补助不够。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若使社会发展有显著进步,就得加大投资力度,尤其是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方面,在制订政策的同时要致力于将它们落到实处,相对于城市教育而言,乡村教育更需要关注与投入。
(二)乡村教育资源的稀缺化
1.资源配备的不标准化
一是,乡村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资源的配备与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相对匾乏。建筑、设施、资源配备等应是建设标准化乡村学校的前提条件。
二是,教师资源配备不均衡,优质教师资源涌入城市,补助与薪资水平是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投资力度不够,致使优质师资的流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薄弱学校仍然薄弱
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没有根本改变农村地区薄弱现状。目前,硬件配备有一定改善,但是师资力量仍然极为薄弱。家长在意识到教育重要性后,在有条件情况下为孩子择校。比如,想尽办法将孩子送到城镇中被公认的好学校,致使乡村教育连基本的生源都无法保证。由此带来的后果导致薄弱学校依然薄弱,乡村教育依然落后。
3.学校建设趋向统一
城市教育的良好发展易使乡村教育进入误区,即乡村学校在向城市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被误导。学习不代表照搬,各自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生源情况都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不能呈现统一化趋势。乡村地区情况极为复杂,“老少边穷”现象的分类,说明地区不同情况不尽相同。乡村学校建设不能盲目向城市学校学习,应在保留传承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去建设独具乡村特色的乡村学校,这才能保证义务教育获得均衡的发展。
(三)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断裂化”
伴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导致乡村文化结构随之发生改变。乡村教育在城市教育的影响下,也与乡村社会和乡村文化渐行渐远,这与传统社会中的角色设定是不一致的。乡村教育、乡村社会、乡村文化三者本是一体的,三者共同协作推动着乡村的进步与建设,然而三者之间的同质同构性逐渐向异质异构性过渡,无疑会对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之间关系产生强烈冲击。
1.大数据时代需要乡村人民接受与学习新型文化与技术
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在人们迫切向外学习的过程中慢慢被遗失,乡村教育认为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向城市教育的学习与借鉴,但是物极必反,过度地借鉴与迫切的学习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乡村教育,削弱了乡土文化的意义,弱化了乡村教师的权威,进而加剧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关系断裂化。
2.乡土文化是一种历史沉淀,有独属于自身的文化烙印
随着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背离,乡村教师也失去了本身的文化优势,在发展的潮流中慢慢被现代文明所取代,乡村教师的生活也被现代化侵蚀。现代文明的冲击,导致具有特色性与历史性的乡土文化走向衰落,乡村教育也与乡土文化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断裂化趋势。
(四)乡村教育文化生态的危机化
乡村教育是一种独属于乡村的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指不同文化体制的构成方式及其显示出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例如,乡村中的民间故事、生活习俗、过节风俗、民间曲艺、各种活动等,都是乡村社会的乡愁记忆。现代化的文化侵蚀,导致某些技艺与文化逐渐被隐匿甚至绝迹。其实,乡村社会与文化可以不沦为城市文化的附庸,乡村教育发展的同时可以保留这些传统技艺与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下去。传统的观念与风俗被武断地划分为封建迷信,优质的文化观念也被弃之,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建筑也被拆毁,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特色、千篇一律的建筑群。
乡村文化、乡村社会在变革的路途中,已背离了传统的文化模式,既不像城市也不像农村,传统的记忆也变得面目全非。所谓的乡愁记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也逐渐被取代,这是乡村文化的危机,也是乡村教育的危机,是乡村教育发展中不得不反思与解决的问题。现代文明对于乡村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产生了冲击与挑战,对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专业教育菌)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