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寻踪解传承困境:“纸缕织梦”实践队开启纸织画创新之旅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6-14





近日,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纸缕织梦”调研实践队走进永春县五里古街,通过实地考察、匠人访谈、文化溯源等方式,对纸织画非遗技艺展开深度调研,探索传统工艺与当代创新的融合路径。这支由学前教育、艺术设计等专业师生组成的实践团队,以“活态传承”为核心,力求为纸织画非遗保护注入新活力。

古街寻踪:触摸历史脉络,发现传承困境

五里古街承载着永春的商贸文化,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多家纸织画工坊藏身其中。实践队首站来到当地老字号“永春纸织画传习所”,在县级非遗传承人郑师傅的指导下,观摩了纸织画“裁纸为丝、以丝织画”的核心技艺。据了解,一张完整的纸织画需历经绘图、裁切、编织、装裱等12道工序,其“通经断纬”的工艺原理与泉州提线木偶的线缕艺术相似,但因工序复杂,面临传承断层的危机。

image.png

团队成员正在采访纸织画非遗传承人郑师傅

“现在愿意坐下来学织纸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郑师傅看着工坊里泛黄的老图谱,言语间满是无奈。为进一步了解纸织画的发展现状,实践队走访了古街商户,通过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梳理出纸织画在材料创新、市场定位、教育普及等方面存在的现实挑战。

青春赋能:创意融合,让非遗“活”起来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 “传承断代” 问题,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纸织画+现代设计”创新实验。实践队队长吴钰茜将闽南童谣、泉州蟳埔女形象等元素融入传统纹样,并运用数字化绘图技术提高裁切精度;其他队员设计了“纸丝编织体验包”,把复杂的工艺转化为适合儿童的趣味手工模块。

image.png

团队将纸织画非遗技艺融入课堂实践

在古街广场举办的“非遗快闪工作坊”中,队员们带领当地孩童用彩纸编织卡通图案,将原本耗时数小时的传统工艺简化为30分钟的互动体验。“我们希望让非遗走出玻璃展柜,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吴钰茜表示,团队还启动了线上直播计划,通过vlog记录纸织画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单条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5万次。

长效探索:校地协同,构建传承新模式

调研期间,实践队与五里古街管委会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共建“纸织画非遗研学基地”。一方面,将高校实验室的材料检测技术引入工坊,解决传统纸张易脆裂的保存难题;另一方面,开发“非遗+学前教育”特色课程,拟在泉州幼高专附属幼儿园开设纸织画启蒙课堂。

image.png

团队制作的纸织画成品展示

据悉,该团队后续将整理形成《五里古街纸织画传承现状白皮书》,并联合当地文旅部门推出“纸织画主题研学路线”,让五里古街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文化纽带。这场跨越千年的“纸缕之约”,正以青春之力编织出非遗保护的崭新图景。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