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产业学院破解供需“两张皮”


——宁夏职业教育培养适需技能人才观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6-01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职业教育的职责使命之一,产教融合是重要的实现路径。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合而不深”导致人才供需“两张皮”等问题。宁夏于2021年底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园区、协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两年多来,宁夏坚持将产业学院建在产业一线,通过产权结构多元、集团化办学等措施,让校企等相关方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联合开发了一批技能标准、课程与教材,助力培养适应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大


  近年来,宁夏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全区8所本科高校、42所职业院校每年培养输送各级各类人才6.7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20万人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但与其他欠发达地区一样,产业转型升级引发的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在宁夏也普遍存在——既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也缺技能型人才、产业工人。


  从教师层面,虽然全区高层次人才70%集中在教育领域,但直接能够服务产业发展的教师不足。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数据显示,本科院校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中,直接或间接从事重点产业的教师只占36.6%;高职院校中直接或间接从事重点产业的“双师型”教师只占“双师型”教师总量的36%。


  从学生来看,缺口也很大。据有关部门估算,到2025年全区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至少在4.5万人以上。以宁东基地为例,随着入驻企业增多和建成项目开工,未来每年用工缺口将在万人以上,其中85%以上缺口为化学化工类专业人员,而宁夏职业院校、本科高校年化学化工专业毕业生直接就业的不足两千人。


  在人才短缺之外,供需“两张皮”亦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校企作为技能人才供需双方,仍存在“校不知企、企不知校”的问题,这导致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不精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精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精准、实训设备偏老旧等问题。


  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有关人士指出,曾经校企合作更多是双方签订协议,企业在学生毕业时来挑人,既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也不对技能人才做出前瞻性预测。学校很难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模、更新教学内容或根据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技能,若没有行业企业的主动参与,单纯在校园里靠书本学理论、靠现有的实训设备练技能,很可能毕业时所学的知识已经落后了,上岗时企业还要再培训、再提升,一是增加企业用人成本,二是给学生就业求职增加了障碍。


  为解决这些问题,2021年底,宁夏推动区内6所高职院校联合23家企业、园区管委会、协会,共建奶产业、葡萄酒、枸杞、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10个现代产业学院,以集聚“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之力。


  新模式促资源共享、多元育人


  为抓好现代产业学院这个育人助产载体,宁夏坚持建设背景产业化、产权结构多元化、办学内涵项目化等办学思路,有效促进了资源共享、多元育人。


  首先,宁夏将现代产业学院建在产业主阵地、核心区域,方便在真实生产环境锤炼师生。作为宁夏奶产业发展核心区,吴忠市吸引了伊利等多家大型乳企进驻。为此,宁夏将奶产业现代产业学院建在这里。同样,新材料、清洁能源、滩羊、枸杞等现代产业学院也分别建在石嘴山市、宁东基地、盐池县和宁夏枸杞协会。


  坚实的产业基础让产业学院快速发展。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了解到,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当时没有一个畜牧业类专业,甚至没有一个农字号专业,但学校处在产业核心区域,主动请缨承建奶产业现代产业学院,从“零”开始新办专业。如今,搭乘产业发展快车,通过外聘教师、与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联合办学、与奶企和养殖园区合作等,学院已开设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验、动物营养与饲料等3个专业,实现“依链建院、以链成院”。


  其次,产权结构多元化,办学模式集团化,形成资源集聚优势。宁夏现代产业学院有“校企联合”“校园联合”“政校行企联合”等多种模式,由政府、园区管委会、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成立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时,明确育人主体权责和资源共享原则,制定有利于共享各方资源、发挥企业实践教学长处、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制度,共建共管,形成育人共同体。


  据了解,在建设滩羊现代产业学院时,宁夏盐池滩羊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场地,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投入资金购置相关设备,共同完成了实体化建设。奶产业现代产业学院目前已建成6个分院、6个产学研基地、7个实训实践基地。


  第三,办学内涵项目化,让产业学院建设“有抓手”。建设之初,宁夏确定产业学院需重点开展制定标准、开发课程、学生实训、技术攻关等8个项目,以项目促建设,已初显成效。如,滩羊现代产业学院与多方合作,围绕自治区滩羊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开发了首个自治区级《滩羊养殖与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配套开发9本专业课教材;奶产业现代产业学院结合伊利集团《牧场管理实战手册》典型经验,优化畜牧兽医专业群课程体系及内容。


  科研合作也实现突破。据统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中已有5个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6个开展了科研项目,8个提供了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有师生参与到合作企业“智能危废溯源箱及监管平台”“地理标志监管平台”的研发工作中,共同申报使用新型专利1项。


  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首批开设4个专业,2023年又新增化工安全技术专业。据产业学院主任马纪荣介绍,学院先后与10家企业签订14个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668名学生以订单班方式培养。学院按企业需求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定期来校授课,并与教师共同开发活页式校本教材。2023年6月,首批78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经过一个月岗前培训就能快速上岗,受到好评。


  “之前对企业就有一定了解,来顶岗实习后觉得很亲切熟悉,而且学校学得扎实,到岗位也能快速上手,感觉还不错。”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宋志娇说。


  加大激励让企业“热”起来


  2023年9月,宁夏开始推进职教领域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宁夏数字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宁夏物流现代产业学院等9个现代产业学院挂牌成立。截至目前,对接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每一个产业建成一个现代产业学院。


  业内人士表示,从首批挂牌成立的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情况来看,这项作为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探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其中最主要是尚未完全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企业方仍显“被动”,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宁夏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牵头对首批10个现代产业学院调研发现,校企之间交流频次不够高、信息不畅,教师去企业培训、挂职或实践锻炼的次数明显不够,同时部分产业学院对接的企业数量偏少,或者不是龙头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短板。以教师去企业挂职为例,仅有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两个产业学院分别有1名和6名教师去挂职。


  马纪荣说,他们曾接洽过当地一家硅棒生产企业,希望能合力培养学生,但企业表示不愿花费财力人力最终却只是为其他企业“做嫁衣”。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薛新巧等业内人士认为,产业学院能否真正落地,主动权在企业。校企合作中企业受益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发现优秀人才;二是借力培训在岗职工,规范管理和操作流程,降低事故率;三是破解技术难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从这三方面入手,调动企业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双向奔赴”。


  为此,他们建议进一步健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细化出台更适宜操作的措施,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产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负面清单,鼓励产业学院引进社会资本、产业资金,鼓励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


  同时,多位业内人士呼吁推进教师薪酬改革,鼓励、倒逼高职院校教师走进企业,在培养人才、规范管理、破解技术难题方面做贡献,从而以教师资源换取企业资源来培养学生。而要实现这一点,亟需打破“学历优先”的招聘壁垒,吸引更多有实战经验的高水平技能人才补充到职教队伍中,使其不仅能培养和输送技能人才,还能破解技术难题、助力企业研发创造。


  据了解,目前宁夏一些高职院校已通过晋升职称须有企业挂职经历或教师下企业算工作量等方式推动教师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产业动态,掌握最新生产流程和技术,以增加与企业“粘合度”,更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记者 艾福梅)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