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市场爆发违约事件 涉及企业逾30家


远期交易或陷入信任危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7-18





 

  7月份的第二个周末,唐山钢贸圈曝出远期现货交易(贸易)违约事件。从市场流传的数据来看,涉及企业超过30家,货值约6.8亿元,保证金损失约1个亿。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买方企业名单上,热联集团、浙江物产等大型国企亦在列。记者联系名单上的部分企业,证实了违约事件的真实性。目前,因为卖方到期未交货,部分企业已按照合同违约行为,向卖方提出了诉讼。“远期现货交易‘爆雷’时有发生,只是这一次涉及的企业比较多,且资金较大。”一位钢材市场研究人士告诉记者。


  7月份开始,钢坯价格一路不断攀升,截至7月15日,最高冲到了年内高点3400元/吨,较月初每吨上涨约100元。由于钢坯贸易商前期远期放空单操作的价格与当前价格差异较大,导致在钢坯价格大涨后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引发了链条上的违约事件。


  钢贸市场恐怕会陷入一场信任危机。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唐山钢坯违约事件不仅暴露了远期现货交易的风险,也警醒一些企业在开展业务时要更加注重风险对冲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客户准入体系。


  违约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钢贸行业人士透露,事件起因为唐山三家较大钢材贸易商放空约18-20万吨钢坯远期现货,据预估该批空单价位约为3230-3240元/吨,约定交货日期为7月10日。


  据兰格钢铁网跟踪监测显示,6月10日开始,1个月的远期钢坯价格点价部分在3230-3250元/吨,最低点为3200元/吨,也就是说卖家在7月10日需要按照3200元的价位卖给买家,买家则在点价(又称作价,是指以某月份的期货价格为计价基础,以期货价格加上或减去双方协商同意的升贴水来确定双方买卖现货商品价格的交易方式)后交付15%的保证金。


  而从7月份开始,钢坯价格一路飙涨,截至7月15日,最高冲到了年内高点3400元。也就是说,前期按照3200元卖货的卖家,在收付对方15%的保证金后,如果履约,则要按照吨坯亏损150-2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买家,以涉及交易量的20万吨产品测算,前期收取保证金约1亿,若正常履约则总亏损达3000-4000万元。依照目前市场价3400元/吨,预计货值为6.8亿元。


  据了解,热联集团是远期现货交易模式的开拓者,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具备在全国30多个城市、7大类品种为产业客户提供远期定价和交货服务(卖方)的能力。


  但在此次唐山钢坯远期现货违约事件中,热联集团下级参股公司是作为买方参与此次远期交易,涉及的钢坯量为2000吨。


  记者获悉,此次钢坯远期合同违约企业之一为天津方辰龙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辰龙泰”)。启信宝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7日,注册资本为3500万。记者尝试联系该企业核实相关情况,截至发稿,对方尚未接听电话。


  热联集团副总裁劳洪波告诉记者,7月10日左右合约到期时,公司向方辰龙泰拿货,对方明确告知“交不出来(货)”。据劳洪波透露,公司目前存在15%的保证金损失,已经走法律程序起诉。


  另一买方峻力钢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对于此次合同违约,公司已经走法定程序。


  在劳洪波看来,远期现货贸易本质上是现在定价、远期交货的现货贸易,是为了满足产业对生产原材料远期价格锁定和交货的需求。本质是期货衍生品对产业的服务,是一种创新模式。


  他认为,此次唐山钢坯违约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远期现货贸易的交易者,参与交易的初衷不是为了服务产业,而是为了投机;二是有些交易对手从事的业务量超过了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在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导致大幅亏损,以致破产违约。


  此外,这一事件出现在钢坯品种上,也与钢坯产品标准化、产销地集中在唐山有关系。“如果是一般的钢材现货贸易,是一对一的需求,合同是很难转卖并进行炒作的。”劳洪波表示,下级参股公司涉及到该事件是源于生产经营的需要而购买远期现货,是正常的经营行为。涉及风险的原因是对交易对手选择上把关不严,交易对手的资质出了问题。“这个事件给了我们警示,在下级参股公司中,也要建立严格的客户准入体系。”


  兰格钢铁板材部经理路华英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一般较为单一的买卖不会造成大面积的影响,但是由于唐山钢坯的远期交易由来已久,且在贸易环节较为活跃,同时部分交易并不参与实单买卖,只是以远期合约价差赚取相应的利润,使得它的链条和影响扩大。


  基于钢坯与螺纹价格走势的高度相关性,路华英认为,此次远期贸易模式的价格风险也并非不可控,其实可以在相对可控的范围内做好双向的风险对冲。例如,卖方在现货点价销售落定的同时,在期货盘面开出螺纹多单,此时卖家的风险变成了期螺坯与钢坯现货的基差变动风险。


  路华英认为,此次尽管采取了远期保证金交易,但是仍旧是单边的放空单,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风险闭环,而如果引入基差交易(进口商用期货市场价格来固定现货交易价格,从而将转售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出去的一种套期保值策略),风险会有一定释放。


  警示


  最早的远期交易模式起源于进出口市场,由于交易周期长、汇率波动风险大,远期交易应运而生。目前远期交易已经在大宗商品广泛流行,但是远期交易由于只能在指定交割日交割,同时存在信用风险,尔后,出现了期货交易,其较远期交易更加灵活,采用每日结算,信用风险很低。


  目前,大宗商品市场上,远期现货交易在现有现货交易的基础上既结合了远期交易又结合了期货交易,形成了目前市场通称的点价交易、基差交易、基差投机以及结合期权衍生的含权贸易。


  路华英认为,远期现货交易对于盘活交易环节的流动性,增加市场活跃度,以及产业链条的定制化风控有一定益处,尤其对于直接使用单位轧钢企业或者是相关链条上带钢下游的制管企业,甚至是上游生产企业在原料和成材利润锁定方面都有较强的益处。


  但是,不同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差异较大,让这一领域爆雷事件时有发生,也暴露了目前国内风险防控尚不成熟。


  例如,2016年化工市场爆发史上最大信任危机。伴随化工品价格不断飙升,多家企业空头爆仓。据媒体报道,当年11月份仅在苯乙烯、乙二醇、甲醇三个品种的远期现货交易中涉嫌违约的企业至少达9家,涉及到2-3万吨苯乙烯、约15万吨甲醇、约5万吨乙二醇无法交割,涉事金额超过6亿元。


  此前,钢贸圈带钢远期现货违约也一度在业内流传。“这次的唐山钢坯违约,就是此前带钢违约事件的放大版。”一位钢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远期现货交易出现过很多“跑路”案例,所以一些企业并不会去做这一块业务。


  诚然,这种交易模式以企业间一纸合约作为凭证,仅依靠信用背书而缺乏外部监管,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对于部分企业来说,从事远期现货交易就是纯粹赌行情,并不会去做风险对冲,只要商品价格大涨,交货的可能性就很低。“若商品涨价,则卖家就会选择不交货,买家损失定金和上涨的权益;如果商品跌价,(卖家)就会有货交。”


  江苏金贸钢宝电子商务公司首席期现分析师蔡拥政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一次钢坯违约事件爆发以后,给钢贸行业也提了个醒:现货远期交易有必要采用相关衍生品来进行风险管理;此外,还需要增加一些创新科技,例如区块链技术、信用体系等来完善这一模式。


  他进一步强调,对于较长的交货期(1-2个月以上)和较大的贸易量,企业需要考虑敞口的风险对冲和对手方潜在的信用风险,以免得不偿失。


  “作为该模式的开创者,我们理解的远期现货模式是为了满足有远期锁价需求的产业客户的诉求,而不是交易的诉求。”劳洪波表示,在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同时能做到风险可控,这个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健康,期货衍生品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将发挥得越好。


  无疑,经过此次事件,行业对于参与企业的信用级别以及企业资质将会更加审慎,并将倒逼行业加速出清。但是,路华英表示,考虑到行业参与人员风控没有统一监管,同时风控操作手段也参差不齐,在未来仍会蕴藏着一定的风险。


  


  转自:经济观察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提振信心 释放潜力 市场明显回暖 提振信心 释放潜力 市场明显回暖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