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铜工业迈进新征程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1-13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铜工业由弱到强的40年。回望来时路,铜业先辈筚路蓝缕、燃灯而行,使得中国铜工业拥有了现在的国际地位。40年后的今天,中国铜业人行走在变革的分水岭上,一边是正在经历周期转换的中国经济,一边是5G、AI等新技术的快速崛起。新旧动能在转换,高速扩张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崭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2019年,中国铜工业仍然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1~10月,铜精矿金属含量131.74万吨,同比增长5.64%;铜加工材产量1586.13万吨,同比增长9.81%。

  作为全球铜产业最活跃的因素,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仍将是世界铜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推进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规模的合理控制与产业布局的持续优化,提升产业运行效率和韧性;要坚持不断提升改造传统工艺流程,努力提高加工产品质量,逐渐实现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延伸;要顺应中国全面扩大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继续加强国际经贸和产业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防控各种风险,维护产业安全,扩大应用,保持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定向降准等。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眼于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等,这些举措将为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供制度性保障,激发市场的主体活力,促进铜行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有些矛盾在可以遇见的未来依然不可避免,但时代从不吝啬将机会给予有备而来之人。新时代的铜业儿女再出发,他们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凭借勇气、智慧和毅力风雨兼程,为有色金属强国建设不断贡献着力量。

  岁末已至,敬颂冬绥。

  铜产业:抱团取暖风雨无畏

  为推进铜冶炼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快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铜冶炼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推动铜冶炼行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9月,工信部以“2019年第35号公告”发布了《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

  与“2014版规范条件”比较,“2019版规范条件”一是更注重市场化,取消了对项目产能规模的要求和对项目资本金的要求,提出了对管理体系引入第三方认证的要求;二是不再区分新建和改造企业与现有企业,实行所有企业的统一化管理,在工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各个方面,所有企业(项目)均按统一标准进行要求;三是对现有企业的能耗、排放等指标要求,向“2014版”的新建企业要求靠齐,提升了全行业的总体要求水平,意味着原规范条件设置的过渡期已经结束;四是更加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强调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了水资源再生和消耗标准,加强固废管理,引入了“特别排放限值管理”要求,鼓励企业对现有传统转炉吹炼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等内容。

  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发展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是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近年来,中国铜冶炼企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行业整体工艺技术装备、技经和环保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行业正朝着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废水零排放和固体废物无害化砥砺前行。为应对当前全球铜矿开发面临有害元素上升、铜精矿贸易过程中时常发生掺杂等混配矿行为的严峻挑战,促进世界铜产业更充分、平衡、协调发展,建设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9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发行《中国铜冶炼企业绿色发展倡议书》。倡议提出:尊崇自然和维护改善现有国际铜精矿生产及贸易格局,是促进中国铜冶炼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必然要求;中国铜冶炼企业和全球铜精矿生产及供应商必须面对铜精矿有害元素不断攀升的现实,共同协商采取联合行动,抵制对冶炼环节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掺杂行为,不断减少有害物质转移;中国铜冶炼企业将认真总结《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范围》(GB20424-2006)执行情况,探索建立有害元素有偿处理机制;中国冶炼企业将积极同全球矿业界和全社会共同推进在采、选矿阶段减少矿石和精矿中的有害元素的工艺技术,减少矿石和铜精矿中有害元素的含量,为社会提供绿色金属。

  目前,我国铜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需求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铜冶炼厂产能扩张速度也依旧令人担忧。中国铜原料谈判小组(CSPT)的铜精矿长单价格谈判,可以称得上是“没有硝烟的战争”。2019年11月21日,国内几家头部铜企业与自由港确定了2020年长单加工费基本价为62美元/吨,创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12月26日,在CSPT季度会议上,将2020年一季度铜精矿加工精炼费底线定为67美元/吨,比2019年四季度的66美元/吨提高了1.5%,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7.2%。同时,中国铜原料谈判小组在会上提出,计划于2020年进行联合减产,以此缓解国内硫酸库存压力以及铜冶炼企业运行压力。抢团取暖,势在必行。

  2014年以来,我国精炼铜消费已占世界半壁江山,但2014~2017年的经济增加量对精炼铜消费的依赖度已显著降低,新时代的我国精炼铜消费量将“震荡”下降。全球发达国家铜消费集中在1991年~2010年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回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阶段、铜消费基数和社会累积量等因素,估计中国铜消费峰值也即将到来。努力保持我国现有铜精矿生产基本稳定,严禁新建扩建铜冶炼产能是当务之急。我国铜矿山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努力保持现有铜精矿生产基本稳定,不仅事关脱贫攻坚战、化解金融风险,还与保障我国铜产业安全密切相关。要以确保我国大豆、石油稳定生产的担当和勇气,以“六稳”为总目标全面妥善处理涉铜矿山有关事项,不能各自为政。要坚持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不动摇,坚决清除铜产业“僵尸企业”,进一步缓解“资源-冶炼-加工”结构性矛盾。

  繁荫如盖,依然挡不住阳光穿透进来。

  再生铜: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产业地位的不断提高,废杂铜成为我国铜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部分。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废杂铜132.2万吨,同比下降32.01%;出口量98吨,同比下降28.99%。其中,10月份中国进口废铜(实物量)8.66万吨,同比大幅减少49.08%,环比大幅减少44.08%。12月23日,2020年第一批限制类进口固废批文公布,共涉及废铜批文总量约为27.09万吨。2020年,限制类进口固废批文仍然按季度核发,但整体固废进口总量会在2019年基础上大幅减少,以实现中国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零固废进口的目标。

  作为铜消费大国,我国铜资源不算丰富,废铜回收价值较高,因此基本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不过,我国再生铜循环利用的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且由于再生资源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废铜在回收过程中的来去账目并不精细。《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总量为1110万吨,同比增长4.2%。就回收总值来看,废有色金属贡献了2197.8亿元,同比增长5.7%。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再生铜总量占比将达到铜总供应量的27%。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等产品因新一轮生命周期的结束,“城市矿山”产业会迎来“井喷式”发展,预计2025年报废量将达到1000万吨/年,其中早期进入市场的电子产品,报废产品金属含铜量高达30%。到2030年,预计废铜潜在资源量将达到3000万吨。就废铜来说,国内尚有大量资源有待挖掘,如何做到“吃干榨净”,提高废铜回收率,提高提取技术装备水平,保证回收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将是铜行业面对的挑战之一。

  加强环境治理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有利于全人类的大事。在巨大的资源循环利用价值背后,必须强调,废铜拆解回收企业必须做“正规军”。非正规拆解,势必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强化和规范再生铜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势在必行。2019年12月,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组织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的《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标准均已完成审查。新标准不仅对铜、铝含量提出了高要求,还明确了原料产品的环保指标要求。

  对于未来再生铜行业发展路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秘书长刘巍建议,废铜回收可以以园区为重点深耕国内回收体系,园区具有产业链配套完善、龙头企业引领效果明显、资源集聚效益显著的特点。发挥规模优势,选择重点含铜再生资源为突破口,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合作,将废铜资源有效集中在规范企业;发挥区位优势,将园区建设在靠近下游用户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效整合现有回收网络,采取“再生资源+互联网+文化+教育”模式深入发展;发挥管理优势,将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与运营经验运用其中,发挥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与环保管控领先的技术优势。此外,要将再生资源“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培育优质的国内再生铜样板示范项目,并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区域间、国家间政府合作项目等进行推广;设立产业层面鼓励政策,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简化海外投资审批项目,主动为企业海外投资对接政府渠道;建立完善的产业基金与绿色融资通道,设立再生资源“走出去”绿色引导性基金,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以吸引到更多投资,更好激活市场参与的能动性。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

  “走出去”:名副其实的实力派

  随着中国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化市场竞争中,中国铜企业正逐步完成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学习技术”到“技术输出”、从“实体收购”到“资本市场运作”的蜕变。随着“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中国铜工业的发展迎来新契机,不仅将为铜企业提供更多原料选择机会,同时还会带动国内装备制造和工程承包等潜在的铜消费。

  2019年,我国铜企业继续朝着国际化方向全面转型和升级,“买买买”“扩扩扩”的节奏有点儿停不下来。紫金矿业称得上是有色行业国际化资源战略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先来看看2019年紫金矿业的“购物车”:8月,紫金矿业通过行使反稀释权以6700万加元增持艾芬豪矿业股权促进了旗下卡莫阿-卡库拉铜矿项目建设;

  11月初,紫金矿业宣布将以2.4亿美元初始购买价格加部分延期付款的方式,收购自由港勘探公司间接持有的Timok铜金矿下部矿带权益,为上下部一体化开发Timok铜金矿打下基础;11月下旬,紫金矿业宣布完成23.46亿股公开增发,成功募集资金约80亿元,使紫金矿业补充了去年年底逾90亿元收购加拿大Nevsun矿业公司所消耗的资金,也为该公司未来开发海外项目补充了足量给养。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说:“资本开支与4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品位总体呈下降趋势,生产成本却不断提升。铜价如果出现较大涨幅,紫金的利润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这是因为紫金新近收购的矿山多数为高品位铜矿,因此即使在现有铜价背景下,依然能获得非常高的收益。”对于实施高达80亿元规模的公开增发,他认为,西方矿业公司由于资本市场融资非常便捷,因此资产负债率普遍极低。以紫金目前59%左右的资产负债率来看,在中资企业中并不算高,但是通过此次公开增发,紫金的资产负债率将显著降低。紫金一直是一个积极进取型的公司,目前有很多矿山还在大力建设中,未来也会面临一些必要的资本开支。

  除了紫金,很多国内头部铜企的“走出去”成绩单也值得盘点:2019年1月4日,金川国际宣布旗下刚果金金森达铜矿实现了矿山和选厂的全面达产达标;6月18日,万宝矿产科米卡矿业简易股份有限公司科米卡公司二期工程开工;7月18日,在“赤道之国”厄瓜多尔,备受关注的中铁建铜冠投资公司米拉多铜矿正式投产。8月16日,中信金属宣布第二次战略入股加拿大上市公司艾芬豪矿业顺利完成;中铝集团秘鲁特罗莫克铜矿生产超计划进度,扩产项目进展顺利;9月3日,米拉多铜矿生产的第一批铜矿石顺利从厄瓜多尔运抵铜陵;10月17日,中国五矿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五矿资源发布公告,该公司前三季度共生产矿山铜33.1万吨,其中全球十大铜矿之一的主力矿山秘鲁邦巴斯铜矿产铜28.3万吨;12月,江西铜业发布公告,宣布拟以11.159亿美元的对价收购PIM Cupric Holdings Limited(简称PCH)100%股权,从而间接获得国际铜业巨头第一量子矿业18.015%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是江铜在2019年上旬完成对国兴铜业65%股权收购,以及以29.76亿元完成对恒邦股份29.99%股权收购交易完成后的又一大动作;12月12日,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迪兹瓦矿业,提前180天顺利产出第一批阴极铜……有的企业在实现全球化资源“加仓”,有的企业则在国际铜业舞台上,用创新技术赢得了满堂喝彩。2019年12月,祥光铜业自主研发的“旋浮铜冶炼”设备正式对美国肯尼科特公司出口,这不仅代表着中国铜冶炼企业第一次向美国出口冶金技术和冶金设备,更意味着又一世界铜冶炼行业的技术桂冠由中国摘取。2005年,祥光项目刚刚启动时,引进的正是这家美国公司参与研发的“双闪”技术。祥光通过自主研发、不懈攻关,创新出了更为节能高效的“旋浮铜冶炼”技术。与“双闪”技术相比,旋浮铜冶炼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工作原理,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铜冶炼的生产效率,且解决了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低空污染的世界难题。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祥光铜业用实力实现了完美逆袭。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信息时代的铜应用:奔跑在路上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中国一线城市将在10年内实现公交车辆纯电动化,2025年全球约47%公交将实现电动化,到2040年有望达到80%。一辆普通汽车用铜量约占到整车重量的2%,而新能源汽车用铜量约占到整车重量的5%。此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充电网络的建设,也对铜产业有一定推动作用。新兴产业领域同样需要高品质的铜产品支持,为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2019年6月,工信部向运营商发放了首张5G牌照,拉开了5G商用元年的序幕,5G商用进程正式开启。巨大变革下,也将为中国铜产业全面实现智能制造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铜产业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从规模速度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转变。

  3月,由工信部和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19年国际电子电路(上海)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江铜耶兹铜箔有限公司以“5G时代电解铜箔国产化解决方案”为主题亮相展会,展出十多款与5G配套的高频、高速、有胶和无胶应用的高端新产品,为国内同行首家首次,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高度关注。

  “摸起来感觉比纸还要薄软。”这泛着赤铜色光泽、厚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纸卷”就是2019年4月,中铝华中铜业成功产出的8微米高精度铜箔。华中铜业历经15个月奋战,实现项目竣工投产,年总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年产值可达50亿元。未来,华中铜业将继续保持创新势头,向国际领先水平的6微米~7微米高端铜箔研制目标继续冲刺。

  2019年以来,铜陵有色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粗糙度反转铜箔新产品,能够满足5G通讯产业的需求并形成产业化,并已实现为国内多家一线印制电路板厂家供货。铜冠铜箔公司正在规划量产5G通讯最理想材料之一的超低轮廓铜箔和目前最薄的锂电铜箔——4.5微米锂电铜箔。

  为何有色企业纷纷抢占高精度铜箔“赛车道”?高精度铜箔可用于最薄的5G手机电池负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领域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不断减薄的高精度铜箔可以加大锂电池续航里程,让其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池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高精度压延铜箔的每一次变薄,都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应用和发展机遇。一直以来,超薄的高精度铜箔大量依赖进口,国产化替代形势严峻。锂电铜箔核心技术主要体现为锂电铜箔厚度、单位面积质量、抗拉强度、延伸率、粗糙度、抗氧化性等技术指标。产品越薄,负荷率越低、成品率越低、开工率越低和工艺成本越高。彻底解决生产工艺上的难题,需要铜箔生产企业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和研发实力。

  铜产业矿山领域在5G应用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2019年,江铜智慧矿山场景亮相世界VR产业大会,掀起铜业朋友圈“刷屏”热情。面对风起云涌的技术革命浪潮,江铜正抓住5G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研发对接5G产品,加速布局智能矿山、智慧工厂,且已成功研发可应用于5G通信领域的高频高速线路板铜箔。2019年,江铜与山推股份、航天重工、华为、中国移动等单位合作研发的全国首个矿用车联网“中国版”业已落户城门山铜矿,通过“5G+矿业”的深度运用,未来,传统采矿模式将被彻底颠覆,无人采矿将在江铜成为现实。贵溪冶炼厂智能工厂建设,也使得江铜在冶炼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走在国内铜冶炼行业前列。VR+5G,开启了有色矿山感知新时代。

  长路浩浩荡荡,万物尽可期待。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化工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我国铜工业的发展迎来四大新机遇

    我国铜工业的发展迎来四大新机遇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元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发展等求,将为我国铜工业的发展带来四大新机遇。
    2018-04-17
  • 中国铜工业实现稳步发展

    中国铜工业实现稳步发展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8年1~10月,我国铜冶炼、铜矿山和铜加工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但增速均有所回落。其中,铜精矿含量同比增长1 26%,精炼铜产量739 33万吨,同比增长10 58%;铜加工材产量1391 24万吨,同比增长11 23%。
    2019-01-02

热点视频

临沂市长孟庆斌推介家乡:欢迎您到沂蒙来! 临沂市长孟庆斌推介家乡:欢迎您到沂蒙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