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市场趋冷 寒风中企业何以为行?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2-05





  跌跌不休 一泻千里几段愁


  自今年4月起,“钴爷”便掉下神坛,纵使有着新能源浪潮的大背景,似乎也依然无法改变钴价的一泻千里,截至11月13日,电解钴价格43.25万元/吨,较4月中旬高点67.4万元/吨,下跌24.15万元/吨,跌幅达55.8%。


  据测算,锂离子电池行业占据钴需求8成以上,其中动力锂电池为需求增长的核心动力。笔者预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约100万辆,较去年同比增长约25%,2018年和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钴需求增量分别为3200钴金属吨及4900钴金属吨。据笔者预测,2017年至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钴的需求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7%。


  而供给端方面,2018年全球钴原料供应预计为14.67万吨,需求量预计为12.9万吨,供应过剩1.77万吨。2018年全球钴原料增量主要来自于嘉能可的Kamoto铜钴矿、Tenke铜钴矿、RTR铜钴矿、PE527铜钴矿、Mikas铜钴矿、中色Deziwa铜钴矿。预计至2020年,全球钴将维持供过于求格局,2019年供应过剩将达到顶峰。在钴原料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下,钴价怕是再也难以如当初那样一飞冲天,笑傲江湖了。


  钴市场趋冷 寒风中何以为行


  各大钴业龙头发布了三季度财报,财报中显示,受金属钴价下行影响,三季度净利润环比纷纷下滑,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据国金证券统计,公司销售费用普遍环比较大幅度增长,反映出市场环境趋冷、销售难度加大,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公司积极提升回款效率,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周转率较二季度出现较大改善,同时降低原料备货速度,控制风险,积极面对市场变化。同时通过合纵连横,扩展新的净利增长点。


  携手钢铁巨头 开启三元材料新篇章


  11月9日,华友浦项、浦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项目开工典礼举行,标志着华友与浦项的战略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华友浦项新能源占地141亩,总投资10.08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年产能5000吨,将于2019年8月建成投产。浦华新能源占地156亩,总投资9.3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年产能5000吨,将于2019年8月建成投产。


  华友钴业与韩国最大钢铁生产商浦项钢铁的合作源于2018年年初,1月华友与浦项成立浙江华友浦项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浦项华友新能源有限公司两家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电相关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两家位于中国的合资公司将从2020年开始生产三元材料前驱体和负极材料。


  浦项是世界500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华友是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全球钴行业的领先者,合资经营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强强合作。华友钴业表示,此次投资为充分把握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满足新能源市场对高端动力电池材料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公司从钴行业领先者转型发展成为锂电新能源材料行业领导者谋得先机。如市场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125.25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1.81亿元。


  同时,该公司新增红土镍矿湿法项目投资,积极应对三元锂高镍化。10月29日,该公司公告称,全资孙公司华青公司与青创国际、沃源控股等签订了《印尼Morowali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合资协议》,合资公司(华越公司)投资总额12.8亿美元,授权资本5000万美元,其中华青出资2900万美元,持股58%。合资公司拟在印度尼西亚Morowali工业园区,建设年产3万吨(一期)镍金属量的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二期扩产至年产6万吨。高镍三元锂电池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是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提前在印度尼西亚布局镍矿资源,公司对新能源车资源端的控制能力再上一层楼。


  延伸产业链 意在谋求新布局


  华友钴业副总经理方圆表示,“我们是上游、中游企业,拥有资源和钴的冶炼产品。但我们想通过合资把产业链往下延伸,这样能够保障上游资源、中间冶炼产品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借助世界500强企业,我们希望能够进入到品牌更好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里去,包括欧洲车企品牌等。”


  据东北证券统计,目前,该公司部分高端三元前驱体产品通过BASF、LGC、当升、杉杉等知名企业的认证,已具备年产2万吨产能。15万吨三元前驱体生产项目计划2020年投产,与LG、浦项合作的项目也稳步推进。同时,华友收购了TMC 70%股权,延伸三元锂电回收、认购AVZ股权,涉足锂资源探采。公司正着力打造钴+锂-前驱体-资源回收一条闭合的三元材料产业链,该公司正向锂电新能源材料的领军者迈进。


  随着钴供应过剩的拐点悄然来临,原先能够翻几翻的净利井喷时代已然结束,在进入钴的新行业周期之后,企业如何进行未来布局和发展,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之一,华友钴业从资源端延伸下游的案例或许值得企业借鉴和研究。(任子龙)


  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