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3年,年初时,人们还沉浸在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迅猛回暖的憧憬之中,却忽略了国外产业链重建、产业回流大潮对国内工业的冲击。此外,原本政策“松绑”后被寄以厚望的房地产行业也陷入了连续爆雷的困境。“三驾马车”中的出口、投资双双承压,只有消费出现了报复性反弹,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工业承压与房地产爆雷导致钢市供给过剩的问题愈发明显,有的钢企试图通过调结构来缓解建筑钢材的供需矛盾,但忽略了供给整体已经过剩的事实,不少企业近乎全品种亏损。
今年钢企盈利大概率好转
2023年,我国钢材价格整体重心呈下移态势。据监测,螺纹钢均价为3855元/吨,同比下降489元/吨;热轧卷板均价为4000元/吨,同比下降424元/吨。2023年,热轧卷板价格表现几乎全年都强于螺纹钢价格,热轧卷板年均价比螺纹钢年均价高145元/吨。
回顾2023年,年初,钢铁尚能带动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同向波动,但从第2季度开始,随着外矿的冲击,钢铁独立定价权逐步丧失,使得螺纹钢、热轧卷板等主要品种上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的最差盈利表现。
2023年,螺纹钢、热轧卷板盈利持续下降。虽然钢材价格较长时间处于上行通道中,但被铁矿石夺走定价权的黑色系对钢企普遍不友好。钢材价格的上涨不仅没能给钢企带来盈利空间的扩大,甚至伴随价格上涨,亏损进一步加剧,这是因为铁矿石价格往往涨得更多。据监测,2023年,螺纹钢平均利润为32元/吨,同比下降115元/吨;热轧卷板平均利润为负69元/吨,同比下降67元/吨。
笔者预计,2024年,铁矿石价格有望得到有效抑制,钢企利润将随之逐步修复,2024年钢企整体利润大概率好于2023年。笔者认为,2024年,我国钢材市场不缺上涨机会,全年价格高点大概率出现在下半年。
供给过剩问题或将继续存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1908万吨,同比基本持平;生铁产量达到87101万吨,同比增长0.7%;钢材产量达到136268万吨,同比增长5.2%。可以看出,过去一年,我国粗钢产量基本实现了“平控”目标。
2023年,由于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无论是“平控”压产还是环保限产都在逐渐弱化,这使得钢企生产并未受到太多的政策干扰,仅有部分地区仍以环保或“平控”的名义对当地钢企进行限产、压产甚至停产的调控,多数钢企生产主要以自主调节为主。
笔者认为,2024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下,“平控”压产和环保限产对钢企生产的扰动将进一步弱化,但不排除在个别地区还会有反复的可能。同时,钢企利润逐渐修复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钢企提高生产积极性。供给端的约束或将更多取决于钢企自律行为。不过,笔者认为,依靠钢企自主调节难以化解整体供需矛盾,供给过剩问题大概率仍会存在。
考虑到2023年我国钢材出口9026.4万吨,同比增长36.2%,出口强劲,预计2024年我国钢材出口将保持平稳态势。这将为国内钢材市场提供有效的需求增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给过剩问题。
下游行业用钢需求出现分化
房地产需求。实际上,2023年初,房地产相关数据有明显反弹,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回暖明显,但房地产投资和施工面积表现不佳。随后,房地产又逐渐回到下行通道中。同时,房地产企业爆雷也从有代表性的个例开始向深处传导,风险呈现蔓延态势。因此,各种限购、限售政策应放尽放,针对部分企业的特殊照顾政策也应时而出,逐渐抑制了房地产爆雷风险的进一步传导。各地房地产限制措施已近乎全部“松绑”。然而,从市场实际反馈来看,2023年,政策调整对房地产行业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
进入2024年,笔者认为,防风险依然是房地产行业的重要任务。不排除部分地区会出台房地产相关刺激政策,有望对2024年房地产行业起到一定的托举作用。
基建需求。与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几乎单边上行的情况不同,2023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几乎呈单边下行态势。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在三年疫情中,基建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经济、生活恢复常态化后,世界局势却愈发复杂多变,适时放缓基建节奏、加强政策储备成了必然选择。
笔者认为,2024年,基建将向“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基建项目倾斜。在防风险和加强政策储备两条主线任务下,2024年的房地产和基建不会留有太大的想象空间。
工业材需求。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呈现震荡偏强态势,制造业投资增速则“先弱后强”。2023年初,在制造业外流的冲击下,实体经济遭遇明显阻力,制造业投资增速不断下滑。其后,随着高科技芯片技术突破,制造业增速见底后开始回升。2023年,我国PPI(生产价格指数)呈现底部盘整态势,表明工业通胀压力整体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节节攀升,全年几乎呈现直线上升态势,双双突破3000万辆的产销数据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船舶方面,从我国手持船舶订单数据来看,船舶行业自2021年来的迅猛增长势头到2023年仍在延续,外部经济复苏对造船订单外流的影响相对有限。
2023年,汽车行业与船舶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汽车用钢、船舶用钢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船舶行业对应的中板盈利表现在2023年上半年明显好于其他钢材。在汽车出口保持强势后,冷轧产品盈利表现也开始阶段性好转。
笔者认为,2024年,随着出口优势进一步扩大,我国汽车产销量将继续攀升,对冷、热轧产品的需求将强于2023年。此外,受限于生产规模,2023年下半年,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增速有所放缓,预计2024年船舶行业仍维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将放缓。
经济稳增长仍是主要目标
2023年,随着美联储加息步入尾声及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影响的逐渐淡化,外部环境压力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较2022年下降。国内方面,从2023年上半年实体经济受阻到下半年金融市场弥漫悲观预期,我国经济始终负重前行。
回望2023年,服务业超预期复苏和高端制造业不断突破,无疑是这一年经济发展最亮眼的色彩。笔者认为,2024年,稳增长仍将是全年经济最明确的目标。
2024年,国家或许不会出台过于激进的宏观刺激政策,更多将延续2023年的“宽货币”政策,预计总体宽松和结构性降息、降准不会缺席,同时将更加注重货币政策在不同行业的精准分配和落地。而“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中的“进”,笔者认为主要将落在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领域。服务业对于促进经济稳增长而言,或将承担更多重担。高端制造业将在稳固、扩大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突破。
同时,2024年,外部环境对国内经济整体将朝着利好方向修复。当然,前提是不会发生不可控、极小概率的大范围战争或金融危机。2024年,美联储加息周期基本结束,降息周期虽暂时不确定是否开启,但国际货币趋于宽松是大势所趋。叠加欧洲、中东等地区地缘冲突不断,外部环境愈发动荡。在这样的环境下,2024年,国际热钱将大幅流入,部分已经外流的产业或将部分回流,有望为国内经济提供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再加上内部精准适度的宏观政策调控,相信2024年可以实现稳增长目标。(上海卓钢链黑色研究院高级分析师 梁吴健)
转自:中国冶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