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以来,钢材市场淡季特征十分明显,需求偏弱,钢材价格整体震荡运行。7月14日,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7月下旬到8月份钢材价格将震荡波动,不过,不会出现跌宕起伏的行情。他认为,短期内,在利好、利空因素叠加影响下,钢材价格将“涨不上去、跌不下来”。
任庆平表示,钢材市场当前存在的利好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钢企限产增多,供给端压力不大。进入7月份,国内部分地方加大环保整治力度,对当地钢铁企业提出限产要求。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钢企主动进行停产检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上旬,我国超过10家钢铁企业发布检修计划。随着检修企业增多,后期投放市场的资源将相应减少。
“目前,钢贸商拥有的现货资源并不充裕,挺价意愿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后期钢材价格下跌。”任庆平表示。
二是刚性的成本支撑钢材价格的动力仍存。近期,铁矿石、废钢、焦炭等钢铁原燃料价格尽管有所波动,但总体依然居高不下。据统计,6月份,河北唐山地区66%品位干基铁精粉均价达到985元/吨,较5月份均价上涨38元/吨,涨幅为4%;山东日照港进口61.5%品位粉矿均价达到842元/吨,较5月份均价上涨61元/吨,涨幅为7.8%。焦炭价格在经历前期连续下跌后目前已经止跌企稳。废钢价格近期震荡走强,6月份,唐山地区重型废钢均价达到2555元/吨,较5月份均价上涨46元/吨,涨幅为1.8%。
任庆平表示,钢铁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推动钢材生产成本压力加大,在刚性的成本支撑下,短期内钢材价格不会大幅下跌。
三是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为拉动“钢需”注入动力。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密集发声,释放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稳增长、稳预期的积极信号。尤其是在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稳定就业等方面,多部委透露了今年下半年重点发力的政策风向,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提出,要抓紧制订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稳定汽车消费,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工信部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提出将围绕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目标,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对标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补齐基础产品可靠性短板。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促消费合力。
“随着一系列稳投资、扩内需政策措施得以贯彻实施,钢材需求有望加快释放,为钢材价格上涨带来动力。”任庆平预计。
同时,他表示,钢材市场当前存在的利空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高温、暴雨天气多发,下游工程项目施工受到影响。进入7月份以来,国内较多地区出现罕见高温天气。其中,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以上,多地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除高温天气外,浙江、安徽、吉林等地还发布了暴雨预警。
天气因素对下游工程施工造成不小的影响。例如,河北省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夏季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用人单位在日预报气温最高达到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停止安排劳动者进行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在37摄氏度~40摄氏度时,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并尽量缩短室外连续工作时间。受此影响,河北省多地室外露天作业目前暂缓。
任庆平认为,高温、暴雨天气将导致下游建筑工程施工缓慢,对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需求释放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钢材价格企稳走强。
二是企业投资意愿不及预期,新开工项目不多。目前,一些企业对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的投资意愿明显不足。房地产企业仍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特别是民营企业对房地产市场的悲观预期仍没有明显改善。况且,目前不少企业将资金更多的用于还债,以求改善资产负债表,这也导致新开工项目资金紧缺。据了解,上海地区目前已有建筑企业停工,有的已开工项目因资金无法及时到位,施工进展缓慢,对建筑钢材的采购需求明显停滞。
三是钢材市场“供强需弱”格局并未改变,供大于求的矛盾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制约市场运行。尽管近期部分钢企采取了停限产措施,但从整体上看,全国钢产量并未出现明显下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7月上旬,重点统计钢企累计生产粗钢2240.37万吨、生铁2019.62万吨、钢材2099.16万吨。其中,粗钢日均产量达到224.04万吨,同口径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98%;生铁日均产量达到201.96万吨,同口径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44%;钢材日均产量达到209.92万吨,同口径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39%。
同时,钢材社会库存处于高位。数据显示,7月上旬,全国21个城市五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量达到937万吨,旬环比增长12万吨,涨幅为1.3%,钢材社会库存连续13旬下降后出现上升;与今年初相比增长185万吨,增幅为24.6%。
“目前,钢材市场供给依然偏强,需求则偏弱,‘供强需弱’格局依旧,且短期内难以出现较大改变,这对第三季度钢材市场来说将是一大不利因素。”任庆平认为。(记者 包斯文)
转自:中国冶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