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加快重组整合 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3-22





  钢铁业关注已久的“沙钢收购南钢”再获进展。3月14日,复星国际所属企业与沙钢集团及沙钢投资签署《关于南京南钢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拟将其持有的南京南钢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南钢股份控股股东)60%股权出售,此次交易的基准转让对价为135.8亿元。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沙钢入主南钢股份,虽仍存变数,但基本上成功在即。钢铁业重组整合是大势所趋。在钢铁需求触顶、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钢铁企业将加速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


  沙钢入主南钢在望


  2022年10月,复星国际曾发公告,与买方签署框架协议,沙钢集团有意向收购南京南钢钢铁联合有限公司60%股权。根据框架协议,沙钢已向卖方支付诚意金80亿元,卖方已将南京钢联49%股权质押给沙钢集团,并完成该股权质押登记。


  时隔不到半年,复星高科及其下属子公司复星产投、复星工发与沙钢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沙钢投资共同签署《关于南京南钢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


  南京钢联为复星国际与南钢集团的合营企业,持有南钢股份59.1%的股权。南钢股份公告显示,本次权益变动后,南京钢联仍是南钢股份的控股股东,沙钢集团将成为南钢股份的间接控股股东,沈文荣将成为南钢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沙钢集团是民营钢铁巨头,连续14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2022年位列第291位。经过持续积累、滚动发展及联合重组,目前沙钢拥有5大生产基地,分布在江苏、辽宁、河南等地。南钢股份是行业领先的全流程钢铁联合企业,具备千万吨级钢铁综合生产能力。


  数据显示,2022年沙钢、南钢的钢产量分别为4145万吨和1100万吨。“沙钢重组南钢后,其生产规模将超过5000万吨,将进一步巩固国内第三大钢铁企业的地位,仅次于中国宝武和鞍钢集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分析,沙钢、南钢均在江苏省,两个企业在区域协同上具有天然优势,并且各自都有中厚板、优特钢棒材、线材等产品,能够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沙钢在华东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南钢股份在公告中提示,本次沙钢集团及沙钢投资受让南京钢联60%股权交易的权益变动事项尚需南京钢联的股东南钢集团放弃优先受让权、公司将所持有的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股份转让予复星高科、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关于经营者集中的审查等事项作为前置条件。


  3月14日,复星高科、复星产投及复星工发向南钢集团发出《优先购买权通知函》。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南钢集团须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30日内答复。


  有业界人士认为,现在仍不能排除南钢集团行使优先权的可能性。因此,沙钢集团股权收购能否成功仍存在不确定性。


  龙头企业频频发力


  兼并重组是我国钢铁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对外采购原料无话语权、对内钢材市场竞争无序,已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之一。促进产业集中,对于钢铁业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龙头企业战略性重组破冰,中国钢铁业“南宝武,北鞍钢”的新格局已奠定。中国宝武接连重组马钢、太钢、重钢、新钢等钢企,提升了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2020年,中国宝武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全球第一。2022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宝武跃居第44位。


  鞍钢重组本钢后,鞍钢集团粗钢产能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在鞍本重组整合融合工作中,鞍钢集团充分发挥鞍、本两地铁矿资源优势,加快实施“钢铁+矿业”双核战略。2022年,其铁精矿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持续保持国内第一,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


  “特别是在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大型钢铁集团抗风险能力更加凸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石洪卫表示,去年1月至9月,利润前10位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利润合计为857亿元,尽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49.81%,但仍占当期会员企业利润合计的92.3%。这10家企业集团钢产量占会员企业的46.5%、占全国的36.7%。联合重组的意义由此显现。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钢产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合计产量为4.34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42.8%,比2021年提升1.36个百分点;排名前20位的企业合计产量为5.72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56.5%,比2021年提升1.59个百分点。


  “沙钢收购南钢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对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行业自律将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对华东地区钢铁竞争格局影响深远。”范铁军表示,以2022年南钢的粗钢产量计算,沙钢收购南钢后,钢铁行业前10位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比将达到43.9%。


  兼并重组仍将提速


  我国钢铁业已进入峰值平台期,未来一段时间需求呈现高位波动态势,减量提质成为钢铁业发展的主旋律。加快钢企重组,促进产业集中,迎来了新的窗口期。


  去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领域分别培育1家至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鼓励钢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2022年,钢铁行业联合重组有了一些进展,但总体看,离我们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还相差很远。”中钢协党委书记何文波表示,很多优势企业是有能力、有意愿通过主动联合重组为企业争取新的发展机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的。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企业的本能,企业是有动力的,在市场化原则下的兼并重组可以通过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进一步释放生产力。


  何文波提出,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消除非市场障碍。比如,如何实质性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过程就是进一步打开重组之门的金钥匙。


  中钢协近期开展巡回办公,专门将如何创造和优化促进联合重组的政策环境列为一项议题开展重点讨论。钢铁企业呼吁,要创造条件让企业集团在不同区域内拥有的或获得的各类要素资源包括产能、能源、排放等能够自由流动,让这些资源向优势产能、优势产线集中,以此来获取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的协同效益。


  在今年2月召开的中钢协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表示,要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保障企业自主决策的前提下,打破地方保护,破除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坚决取消一些地方存在的不利于钢铁产能合理转移、阻碍跨地区重组的规定,着力营造有利于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


  对于企业而言,推进兼并重组要蹄疾步稳,善作善成。有业界人士分析认为,2023年及之后一段时期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不确定性增多增强,行业在低谷期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的洗牌重组。钢铁企业在并购重组后,能否取得“1+1>2”的效果,主要看双方的融合程度及协同效果,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管理、技术、文化、资金等多方面的协同,这事关重组成败。


  2022年10月,敬业集团正式收购广东粤北钢铁公司。据敬业集团副总经理陈利杰介绍,整合后,敬业集团与广东泰都钢铁形成产品、区域战略互补,增加了敬业产品华南市场投放量,提升了敬业品牌在华南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敬业集团借助全球战略布局销售网络,提高了国际市场占有率。


  范铁军提醒,钢企重组后,应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融合,积极推进改革工作,破除限制性环节,让企业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堆砌,着力避免并而不合、大而不强等问题。(记者 周 雷)


  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