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要闯“创新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7-20





  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的重要保障,是国际战略竞争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其发展。新材料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而国内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也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推动力。但就目前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看,国内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弥合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达国家提前布局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作为全球“工业4.0”高新技术的先导,其产业发展也被各国高度重视。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处于全球新材料领先地位,近年来也纷纷出台政策进一步细化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且发展规划目标和发展重点领域各不相同。


  美国将新材料称之为“科技发展的骨肉”,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上提出保持新材料的全球领导地位。长期以来,美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便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ATP)》《先进技术与工艺技术计划(AMPP)》《光伏建筑物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等政策支持新材料的发展。特朗普任期内,美国还通过出口管制去支持当地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整体来看,美国主要围绕“保持新材料的全球领导地位”的目标去制定相应的政策。


  2020年3月,欧盟委员会签署一项价值1.5亿欧元的资助协议,将继续资助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致力于石墨烯及其相关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欧洲启动“欧洲空间技术用合格碳纤维和预浸料”项目,旨在应对欧洲卫星子系统所需的高模量/超高模量碳纤维均为非欧洲公司生产的现状,同时提升欧洲本土公司相关技术水平。这一系列行为也准确契合了欧盟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提出的要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资源利用和促进大众健康等目标。


  日本在新材料创新能力方面仅次于美国。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政府便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支持措施来推动新材料的发展。但受困于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日本更强调要注重新材料的实用性,考虑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


  2020年1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旨在应对日本限贸的“百大核心货品研发”扶持项目,将投资逾3000亿韩元用于材料、零部件、设备领域研发。而此前数年,韩国曾长期大力支持国内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连续出台了《纳米融合2020项目》《第三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韩国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政策及规划,推动国内新材料技术及产业发展。这也充分证明韩国对本国工业资源的现状的充分评估,以及对前沿新材料大力发展的必要性的深刻认识。


  国内政策加持带动金属新材料产业进阶


  我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主要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类。其中,先进基础材料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包括稀土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材料包括石墨烯、液态金属、自修复材料等。新材料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多个行业。我国拥有庞大的工业体系,这也意味着,工业体系下游的应用产业给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而从发展角度看,新材料科技快速发展能够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如超级钢、电解铝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了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加快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随后《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的出台在政策上为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持。自此,我国新材料产业相关政策频频加码。


  2017年,国家发改委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强调,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重大工程实施,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且明确提出新材料产业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先进金属及非金属关键材料产业化,提升先进复合材料生产及应用水平等。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将重点发展高端新材料,例如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


  从产业发展形势来看,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和下游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双重加持下,我国新材料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材料总产值达到5.3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5%。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技术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预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将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工信部预计,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市场前景广阔。


  多地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奋力赶超


  围绕新材料产业,国内各资源省份也纷纷出击,依托已有的优势产业或政策红利,奋力赶超,以期实现产业集群规模跃升。


  长期以来,以稀贵金属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一直是支撑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云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云南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71.55万吨,增长1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6%。目前,云南省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位居全国前五,铂族金属和锗铟稀贵金属材料产量全国第一,液态金属和钛产业已初具规模。未来3年,贵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钛基新材料、锡基新材料等也仍将成为云南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重点发力方向。《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实现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长3倍。未来将做精贵金属新材料。持续推进“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支持发展贵金属合金及复合材料、蒸镀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培育新能源电池材料。积极引导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生产企业集聚发展。加快滇中锂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巩固提升锡基新材料。鼓励企业稳定提升全球锡矿资源采购及锡锭销售份额,加快发展锡基合金、锡焊料以及锡基电镀材料、锡基阻燃材料等新材料,鼓励锡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加快建设锡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基地。促进钛基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做优光电子微电子材料,完善锗基材料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半导体用高纯砷、铟及砷化锌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液态金属等新材料产品。未来,云南还将分区集中打造稀贵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积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鼓励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产业品牌。


  在刚刚结束的甘肃省冶金及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上,甘肃省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甘肃省是全国“有色金属之乡”,不仅探明矿种多、储量丰富,而且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综合利用价值很高。截至目前,已探明的有色金属矿种158种,矿产地3500余处,大中型矿床180余处,铜、铅、锌、镍等主要资源在全国占有较高比重。今后,要把冶金及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有效统筹整合省内外创新资源,推动政策、项目、平台和资金等要素在甘肃省聚集,努力打造全国冶金及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针对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提出,要立足全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集群化、高端化、终端化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先进钢铁材料产能400万吨以上、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能200万吨以上、稀土新材料产能20万吨以上、先进硅材料产能100万吨以上、先进建材及非金属矿物材料产能160万吨以上、先进碳材料产能100万吨以上、先进化工材料产能200万吨,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300亿元左右。


  先进材料产业是四川省重点培育的五大万亿元级支柱产业之一,在新材料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和下游应用的高端需求。从资源上看,四川省是重要的资源基地,攀枝花是国内重要的钒钛资源基地。此外,四川省还有锂铍、稀土等资源。作为培育了6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省份,目前四川省新材料企业已经覆盖了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五大领域。


  目前,国内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重点聚集区共有135个,重点涵盖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前沿新材料等10个领域。其中,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重点集聚区数量最多。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领域为22个。


  科技创新短板致产业发展道阻且长


  综合来看,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向中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进口替代的过渡阶段,位于全球新材料产业的第二梯队,与美、日等还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曾带领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撰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文章称,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材料支撑保障能力不强,受制于人问题突出,产业链自主可控性较差;创新链不通畅,难以抢占战略制高点;新材料研发投入方式单一,投入不足且分散,原始创新能力弱;产业支撑体系基础薄弱且不健全;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


  “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慢,仍处于跟踪模仿和产业化培育的初期阶段。”干勇表示,我国用40多年时间,追赶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当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面对高质量发展需求,材料基础支撑作用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国国民经济需求的130种关键材料中,约32%国内完全空白。”干勇说。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很多设备、应用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撑。新材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曾针对新材料产业发展呼吁,“要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就必须夯实新材料产业这一重要基础。”


  新材料产业发展征途漫漫,未来要紧随时代所需,以关键短板新材料为突破口,以产业创新体系薄弱环节为重点,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助推新材料产业“起跑”,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刘晓慧)


  转自:中国矿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