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使用在崛起?政府补贴、多体力劳动加速机器换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6-24





  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中国机器人使用的崛起伴随着招工难、用工贵及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但有什么证据证明一些因素确实正驱动企业使用机器人作业?如果“同事”是机器人,未来人的“饭碗”能不能保住?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团队近日在《经济展望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9年第二期上发表《the rise of robots in china》(《机器人使用在中国的崛起》)。研究认为,企业工资开支和机器人使用呈正相关,员工的自愿离职与机器人使用同样呈正相关,缺乏强大而独立的工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人容忍机器人的使用。

  他们还发现,企业产量增加与机器人使用之间存在微弱的联系,但没有证据表明对产品高质量的要求与企业使用机器人相关。相比抽象性工作,需要体力劳动的企业更容易使用机器人。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可能促使企业使用机器人,其中就包括针对机器人的补贴。

  至于未来会不会被机器人抢饭碗,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机器人使用对非技能劳动力的短期替代将通过高技能劳动力的有效调整进行对冲。“机器换人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一种技能被替代,另一种技能被创造出来。” 我国劳动力技能结构和整体经济会随着机器人的应用不断升级。
 
  政府补贴、企业工资开支、员工自愿离职率与机器人使用有关

  “中国机器人的崛起伴随着适龄劳动人口的缓慢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研究人员认为,机器人的崛起时间大致与劳动力减少的时间相对应,中国机器人的崛起始于2003年,当时适龄劳动人口的增长开始下降,机器人使用在2010年加速增长,2015年增长更快,而当年适龄劳动人口规模仍在下降。

  伴随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城市工人工资也在上涨。为了应对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企业朝采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视机器人产业为战略性行业,启动相关政策和补贴以支持企业采用机器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研究人员通过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从政府、企业和工人角度,寻找促进中国机器人使用快速发展的微观因素。

  2016年,这一调查在广东和湖北展开。他们在每个省随机抽取20个城市,每个城市抽取50家公司作为样本,并调研每个抽样地区有生产活动的36家公司,每家公司随机挑选10名员工,其中3名为中高层管理人员。

  最后锁定1115家公司,参与调查的8848位员工中,3691名为生产线工人。结果显示,政府和市场正驱动企业使用机器人作业,政府补贴、企业工资开支、员工自愿离职率均与机器人使用存在相关性。

  研究人员认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可能促使企业使用机器人,其中就包括针对机器人的补贴。在使用机器人的调查企业中,15%的公司承认获得补贴。不过,他们并未发现国有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倾向于采用机器人。“机器人使用和国有企业之间存在负相关,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它们对市场的反应较弱。”

  促使企业使用机器人的,还包括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产量等市场因素。那么,中国企业的机器人使用情况在多大程度上与这些因素相关?

  研究人员用企业的工资开支、员工流动率和工会组织来衡量劳动力成本和机器人使用之间的关系。其中,工资开支和机器人使用呈正相关,工资开支的对数增加一个标准差,机器人的使用概率增加3%。

  数据还表明,自愿离职比非自愿离职更常见,而员工的自愿离职与机器人使用同样呈正相关。自愿离职的对数增加一个标准差,机器人的使用概率就增加2.7%。

  不过,非自愿离职与机器人使用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人员认为,非自愿离职更有可能是企业使用机器人所产生的结果,而自愿离职更有可能是企业使用机器人的原因。这也表明很少有工人因企业使用机器人而被取代。

  他们也猜想,提高产量、达到高质量标准可能促使企业使用机器人,并调查了企业产品缺陷率、是否有品控策略、是否参与出口以及扩大产量。最终结果显示,没有证据表明品控要求与企业使用机器人相关,反倒是产量增加与机器人使用之间存在微弱的联系。

  机器人对非技能劳动力有明显替代效应,对技能劳动力有显著增进效应

  焊接、组装、搬运、码垛和包装,这五大体力性劳动是中国机器人使用的主要方向。

  研究发现,从劳动属性上看,相比抽象性工作,需要体力劳动的企业更容易使用机器人。机器人使用和体力劳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体力劳动增加一个标准差,机器人的使用概率增加1.5%。

  机器换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劳动力是否会被大量替代?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团队此前对广东、江苏、湖北、四川和吉林5省份1882家企业进行随机分层调查。1882家受访企业中,使用机器人的企业为246家,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为1636家。

  结果显示,2015年至2017年,机器人造成了使用企业2.6%的劳动力人数被替代。由于使用机器人企业2017年末平均有1189人的就业规模,这造成上述企业平均31(1189×2.6%)人被替代。对于我国整体劳动力市场而言,机器人将造成我国劳动力市场约0.3%的劳动力人数被替代,我国企业整体平均将有4人被机器人替代。

  不过,程虹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机器人的使用造成非技能劳动力比较优势下降,因此机器人引入将造成短期非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但机器人用途暂未渗透到抽象性工作领域,操作、管理和运用机器人需要更高技能的劳动力,所以机器人使用将引发企业生产率和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同步增长。”

  将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设计人员作为技能劳动力,一线生产员工作为非技能劳动力,研究发现,机器人使用将造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非技能劳动力需求整体下降约0.4个百分点,致使技能劳动力需求整体增加约0.5个百分点。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机器人对技能劳动力的增进效应更明显。

  机器人使用对非技能劳动力的短期替代将通过高技能劳动力的有效调整进行对冲。那么,被替代的劳动力又去了哪里?

  程虹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三分之一左右的劳动力转移到了服务业,例如物流;三分之一左右经过培训后,调整到其他岗位;另外三分之一左右又会回到机器人操作岗位。

  “机器换人其实是从需求端拉动劳动力技能结构不断升级的一个过程。短期来讲可以通过技能培训,长期来说年轻的后备军在入职前的专业训练都会不断变化,所以我国劳动力技能结构和整体经济会随着机器人的应用不断升级。” 程虹表示,机器换人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机器人是在和人赛跑,一种技能被替代,另一种技能被创造出来,最终的结果是机器人越来越聪明,人也越来越优秀。


  转自:新浪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沈阳和瑞典机器人产业开展合作

    3月20日,由沈阳市政府和瑞典韦斯特罗斯市政府主办,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承办的“瑞典机器人谷—东方机器人谷暨沈阳市—韦斯特罗斯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论坛”举行。
    2017-03-21
  • 工业机器人发展驶入快车道 技术创新为破局关键

    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业4 0的推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得到发展,产量全年保持增长。
    2017-03-22
  • 2016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长44.6%

    产业研究机构易观国际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2 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 6%。此外,易观国际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持续增长,2019年规模有望接近152亿元。
    2017-03-24
  • 机器人产业确立两大政策导向 2020年销售额望超500亿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等部委将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机器人产业迈...
    2017-04-06

热点视频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